花旗國際期貨
Ⅰ 花旗銀行的資金流動性怎麼樣就是花旗自身的資金是怎樣運作的有例子嗎
如果是官方秘密可以查下上報的財證報表,如果不是在兩銀行的官方網站就可以查到,注意最好在谷歌上查,網路查中文比較好。
Ⅱ 看來花旗匯率真的好坑啊 是要去櫃台么
花旗銀行本身就是匯率差額就是他們的收入,也是最重要收入
不過現在外匯黃金投資大部分選擇知名度比較高的國外平台買賣。例如環球金匯的fxcm平台。
金融期貨品種比較多,有42個外匯貨幣對,股指期貨,人民幣都是可以交易的。最重要是可以模擬學習,所以我覺得國外監管嚴格新手也可以多模擬模擬操作操作。一般推薦英國FCA或者美國NFA監管的平台和知名的代理商。
新手最好先模擬欄目,簡單買賣下,看看匯率差額,看看怎麼樣投資,看看視頻。慢慢就熟悉了
Ⅲ 外資銀行發展前景是什麼樣的比如花旗,匯豐之類的
006 年12 月11 日,中國銀行業開放過渡期結束,外資銀行可以向本地公司客戶以及個人客戶提供人民幣業務。隨著《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出台,對於經營人民幣業務執照的限制將進一步取消。目前,外資銀行在中國有198 家分行,大概有70 家是代表處,所有這些機構都是在24 個城市進行運作的。並且,已有12家外資銀行獲准將中國境內分行改制籌建為外資法人銀行,除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花旗銀行(中國)中國有限公司已經獲准開業,其餘8家正在進行改制籌建的外資銀行是:恆生銀行、日本瑞穗實業銀行、日本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荷蘭銀行、永亨銀行、新加坡華僑銀行、美國摩根大通銀行。
2007年4月2日,轉製成為外資法人銀行的「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開業。而在同一天,經中國銀監會正式批准,首批拿到本地注冊的法人營業執照後,匯豐、渣打、花旗、東亞等4家外資銀行在內地的100多家網點也同時開業,並向本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幣服務。中外銀行同台競技的序幕正式拉開。
一、外資銀行對中國銀行的評析
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007年對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發展情況的調查(本報告的調查發現基於對40家外資銀行的訪談。這40家銀行代表了積極參與中國銀行業市場、來自22個國家/地區的74家外資銀行)結果顯示:外資銀行對中國內地銀行的評價還是相當之高,其中29家受訪外資銀行給出了至少8分的高分(滿分為10分)。然而,他們同時指出了中國內地銀行所存在的問題:例如,國內貸款市場方面(風險控制、對不良資產的處理、貸款評級系統准確性、對抵押的依賴)、公司治理(管理信息系統、董事的獨立性、前/中/後台職能重疊),市場運作方式(利率管制、對高風險、低利潤貸款的集中、費用/傭金管制、受監管影響的交叉銷售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二、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策略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經濟的飛速發展,90%的國外投資者都認為投資環境得到了改善,或者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也是外資銀行對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在過去的20多年中,中國的銀行體系是漸次開放的,尤其是2006年末,中國批准外資銀行可以向本地公司客戶以及個人客戶提供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能夠面對的客戶群進一步擴展,中國市場進一步打開,這對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外資銀行有很多,但市場份額實際上非常小。據統計,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為1.71%,貸款和存款產品都在1.7%左右。前不久進行的一項全國性金融調查顯示,在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後,明確表示將選擇外資銀行的人數佔10.8%,仍願意選擇國內銀行的人佔72.7%,另外還有16.4%的人在觀望。同時,該項調查顯示,外資銀行的最大優勢是「服務水平好,效率高」,佔66. 7%。確實,優質的服務、良好的信譽、高效率業已成為外資銀行的形象定位。
中國有近13億人口市場的巨大潛力,是外資銀行極力想開拓的市場,外資銀行總部承諾,與對其他市場業務發展的支持力度相比,將大力支持其中國機構的業務。那麼,外資銀行如何發揮自身所長,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和中國內地銀行這樣的巨人進行競爭呢?筆者總結了外資銀行的三條發展策略:
(一)積極搶佔零售業務市場
外資銀行在國內的迅速擴張讓國內的銀行業充分感到了壓力,我們發現,外資銀行在國內擴張的重要武器正是他們最為擅長的個人零售業務。個人零售業務是以存款為基礎的個人匯兌、結算、代理人業務、投資業務、咨詢評估、家庭理財、信用擔保和承諾等各種金融服務,它是商業銀行實現盈利的重要渠道。花旗、匯豐、荷蘭、東亞等幾大外資銀行早已蟄伏國內多年,他們都以零售業務作為搶占市場的突破口。而在2006年年底,由花旗集團牽頭,中國人壽、國電集團、中信信託等組成的花旗財團擊敗國內外競爭對手,成功收購了廣東發展銀行85%的股份。此次收購後花旗銀行擁有廣東發展銀行20%的股份,有業內認識分析,通過參股廣發行,外資背景的花旗銀行可以建立一個面向所有消費者的銀行,同時還可以打開一扇零售銀行業務的窗口。
對國內銀行而言,批發業務一直是主題業務,通常佔到整個業務收入的80%以上,而零售業務一直被大家忽視,不但占的比重很小,產品和服務的種類也相當單一。隨著整個金融業已經意識到個人零售業務的重要性,這樣的狀況在最近幾年發生了一些的改變,但是重視程度仍然不夠。
經過多年的發展,金融產業鏈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零售業務的貸款需求日益增加,從房地產貸款、信用卡透支到汽車貸款。目前美國個人貸款已佔到全部貸款的40%以上。而在中國,盡管企業貸款仍佔到總貸款額的90%,但近年來個人貸款業務也在快速上升,自2001年底到2005年底的4年時間里,中國人民幣個人貸款業務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已經達到了33.1%,其中房地產個人貸款從2000年底的5600億元上升到2005年底的8萬億元,信用卡也從零發展到4000萬張,未來隨著發卡行數量的增加和個人信用體系的逐步完善,個人貸款業務的數量和比重都將大幅上升。與此同時,企業貸款需求在下降。在美國,公司金融業務部門中傳統貸款業務所佔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小,投資銀行、證券交易等服務於直接融資市場的業務正取代貸款業務成為公司金融業務的主流,而這些業務具有較強的中間業務性質,使整個公司金融部門的資金支出下降。
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帶來了巨大的居民財富和儲蓄,為銀行零售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外資銀行敏銳地發現了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並積極採取行動拼搶該領域。據國家統計局預計,到2010年,中國將有25%的城市家庭步入中產階層,這些將是零售銀行業務的主要客戶,特別是高端客戶理財市場,將是外資銀行目光瞄準的重點。
(二)積極運用營銷手段,倡導人性化服務
外資銀行一直以來十分注重各種營銷手段的運用,積極倡導人性化的服務理念。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以外資銀行在「結構性存款」這一業務的開發為例來進行分析。
結構性存款是結構性產品的一種。它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 主要是各類期權),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從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較高收益的業務產品。結構性存款作為一種金融創新的產品,在20世紀90年代增長迅速,2003年在我國推出,由於它的收益率明顯高於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因此在推出後即受到投資者的熱捧,並在理財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結構性存款種類繁多,各家銀行競爭激烈,而外資銀行在這一領域處於領跑位置,我們來分析一下外資銀行得以領先的原因:
1.市場細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一種產品的市場營銷能否成功,關鍵要看它是否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外資銀行針對不同客戶進行不同的產品設計,以滿足不同需求。結構性存款吸引人之處在於可以通過這一工具達到投資其它產品的目的,尤其是在我國目前的資本項目未自由兌換的情況下,結構性存款可以幫助投資者實現投資過去個人無法投資的領域。從這一角度出發,外資銀行選擇多種掛鉤方式,與世界各地豐富的投資品種相聯系,能夠滿足投資者的不同需求,吸引投資者的投資興趣。外資銀行在結構性存款方面不求量多求質精。所謂「精」就是每一款產品都針對一類客戶的投資需求,滿足投資者某一方面的投資需要。比如花旗銀行「優利賬戶」就是針對有短期外匯投資需求的投資者。又如東亞銀行利率指數掛鉤保本投資產品中對VI P 客戶和普通客戶的收益率不同,這樣就能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戶。
2.探求客戶心理,細待優質客戶。外資銀行很注重研究客戶心理,以此為基礎開發出有巨大需求的產品。比如針對高端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強、風險厭惡程度低的特點,外資銀行主要推出的是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而對於一些優質客戶,外資銀行會提供收益更高的產品,使這些客戶獲得尊貴的感覺, 以建立長期的關系。而且,外資銀行注意挖掘需求。比如荷蘭銀行 「梵高貴賓理財之全球配置債券基金籃子掛鉤結構性存款」,引入全球債券基金作為掛鉤標的,盡管國內很少有人對這一領域有深入的了解,但其豐厚的預期回報率還是吸引了眾多投資者購買。
3.揚長避短的產品定位。盡管外資銀行都努力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但它們的側重點不盡相同。比如荷蘭銀行主要定位為掛鉤各類指數的3-5年中長期產品,渣打銀行以3個月-3年的中短期產品為主,同屬匯豐集團成員的恆生銀行和匯豐銀行的產品流動性較強, 東亞銀行則在新推出的產品上採納了類似基金的靈活增持和提前贖回機制。每家銀行都力爭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推出相應的產品,發揮出自身比較優勢,從而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4.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有效降低成本。金融創新的最初目的在於突破現有法律規定,獲得稅收等方面的好處,降低成本。目前我國法律對結構性存款的規定較少,對其性質還未確認,在此情況下,結構性存款可以突破某些法律的限制,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外資銀行在這方面目光敏銳。比如2005年開始,外資銀行開發的結構性存款開始掛鉤海外指數,如道•瓊斯指數、恆生指數、國際商品期貨指數等,突破了境內只有QDII才可投資境外市場的規定,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在增加產品需求的同時,自然也降低了自身的成本。
5.把握金融創新精髓,創造更優的組合搭配。金融創新的精髓在於運用尖端技術對現有收益風險進行剝離、分解並通過重新組合或復合創造出新的收益風險關系。結構性存款的設計上最主要的一點是選擇合適的內嵌衍生品。外資銀行擅長搭配不同的期權類型,比如在提前終止權的運用上。因此外資銀行可以更好地控製成本,創造收益。
(三)力求通過合作進行競爭達到共贏
就競爭來說,外資銀行希望通過合作進行競爭,而不是通過純粹的競爭來進行競爭,即外資銀行希望通過和本地銀行進行互補式競爭,而不是直接和本地銀行進行直接的和面對面的競爭。渣打銀行是這一方面的典型代表。渣打進入中國市場最重要的原因是追隨著客戶的足跡來到中國,渣打銀行網點所覆蓋的區域80%是外商投資者的活躍地區,不僅牢牢抓住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且已經將觸角伸入重慶和成都等一些西部地區。很多外資銀行都抱有長期發展態度,它們進入中國市場是希望有長期的戰略合作,特別是在某些領域,可以實現和當地銀行的長期發展,匯豐、花旗在浦東就有類似領域的合作。應該看到,外資銀行來到中國並不一定僅僅是為了競爭,而是為了能夠補充在中國已經存在的東西。例如,渣打推出了一些產品,也希望能夠促進當地銀行推出類似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合作者都在市場中獲勝了。現在單一外資銀行參股上限是20%,外資銀行總參股比例是25%。外資銀行進行戰略性投資希望得到更大份額的參股,例如,渤海銀行就是渣打建立的一個全新的銀行,其即為外資銀積極擴大參股份額的一個成功例子。
總之,外資銀行希望實施有機增長的戰略。有機的增長就是有更多的人才和有自己的管理團隊,而且要不斷發展壯大,希望這樣的投資戰略能夠達到共贏,讓投資的銀行獲益,讓中國的客戶和消費者也獲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整個策略框架是可以概括為「四化」, 即廣化、深化、強化、優化。廣化:外資銀行希望分支機構能夠擴大,能夠更關注核心客戶,支持當地經濟的發展,希望有更多網路的發展以及有更多客戶的發展。深化:全球的網路是外資銀行的一個優勢,但不僅僅是在中國網路的優勢,僅僅靠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分行就要與中國內地銀行競爭是很難取勝的,但是可以在這個市場帶來國際化的發展,而且能夠帶來不同的產品和方案給客戶。強化:從一個現有客戶身上得到更多的收益與獲得一個新客戶相比是更容易的,外資銀行希望通過強化客戶關系以獲得更多的份額。優化:外資銀行希望能夠提供良好的服務給客戶,只有通過這樣的優化才可以使外資銀行和其他銀行有所不同。
Ⅳ 中外期貨公司前二十名各自排名
買的和賣的總量是相等的,它這個持倉排名是選了買方和賣方前二十家持倉進行排名的,並非所有公司持倉。在鄭州,大連,上海商品交易所中,只有大連一家是採用全部排名的,其他都是選擇前二十名。 如果前二十家企業買方持倉量大於賣方,說明市場看多氣氛比較濃,反之,如果前二十家企業持倉中賣方持倉量比較大,就說明市場空頭氛圍較濃。
希望採納
Ⅳ 花旗銀行的海外銀行業務有哪些營銷策略
花旗銀行在亞太地區的海外發展因受各國、各地區的政策限制和當地經濟發展及開放度的差異影響而有較大不同。傳統上,多數國家都限制金融市場進入,還有的國家對進入市場後的實際經營活動進行限制。盡管如此,花旗的決策者們似乎從未放棄過在這一地區進行業務擴張的努力,其主要策略之一是市場搶先策略,即一旦有機會,就會搶在其他競爭者之前首先進入該市場,並迅速進行業務擴張。
例如,在韓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花旗銀行都是搶先進入者。搶先戰略通過積極分設經營機構、不斷擴展業務領域等手段,不僅能夠迅速佔領市場、擴大企業影響,同時還能對後進入競爭者製造進入障礙,從而確保競爭優勢。
花旗銀行的市場開發戰略還針對不同國家不同發展階段的而有所區別。如對越南這樣的不發達市場地區,主要業務方向是為美國跨國公司和當地企業提供現金管理、短期融資和外匯交易服務(在越南,任何一家企業都必須在兩個不同的銀行分別設立本幣賬戶和美元賬戶);對於印度等國家,則開辦銀團貸款、項目融資以及債券和零售業務;而在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則提供更為復雜的證券業務、金融衍生品等項目的服務;至於像日本這樣處於成熟階段的國家,花旗銀行提供的服務就更全面了,銀行、信託、證券、租賃、期貨等,幾乎無所不有。
Ⅵ 國際期貨投資賺了15萬,想提現,要我交保證金,才可以提現,這是騙人的嗎
是騙人的,順便說下有幾個答案里說可以追回然後給了一個號的也大概率是騙子。這事你留證據報警,不用指望錢能找回,詐騙案的損失一般都是很難追回的
Ⅶ 花旗財富微期貨能信嗎
花旗銀行的基金全部是騙人的,所謂的按月派息產品全部是美國的垃圾債券,就是一直會破產的企業,派息也是從你的本金派給你,全部是騙人的 一般債券類型的一年kui10%,股票型的得虧15%,還有一個保本一年期的基本收益都是0.5%,和活期一樣,大家千萬別被騙了
Ⅷ [跪求] 期貨公司的經營模式有哪些
期貨公司的利潤來源:
1、手續費收入(包括交易所的返佣)
2、存款利息收入:期貨公司的客戶資金規模很大時,銀行是按照高於活期存款的利息支付給期貨公司的,因為期貨公司不會把客戶的全部資金都打入交易所
3、用自有資金做的非期貨類的其它金融投資,比如證券、債券、基金等
4、實業投資:期貨公司可以投資實業,只要不是主管部門禁止參與的都可以(比如中期總公司就曾投資黑龍江的亞布力滑雪場)
5、期貨培訓的收入,比如投資講座、出版資料書籍等的收入
6、期貨相關的技術研發收入,比如出售交易類相關軟體的收入等,大的期貨公司能自己研發應用軟體的
http://..com/question/4083.html?si=1
Ⅸ 花旗銀行的處罰事件
2014年11月12日,英國、美國和瑞士金融監管機構就匯率操縱一案作出裁決,對全球五大銀行共處以34億美元的罰款,被罰銀行包括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摩根大通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瑞士銀行。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對五家銀行共處以17.7億美元的罰款,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對這五家銀行則處以14.8億美元的罰金,而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僅對瑞士銀行處以1.34億瑞郎(約合1.38億美元)的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