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期貨
❶ 美國中期選舉 簡介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國會選舉與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同時舉行,而另一次則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在兩次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的國會選舉,就是「中期選舉」。
中期選舉的日期大都在當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中期選舉的實質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爭奪對國會的控制權。
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國會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議員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選2名,50個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人口比例選出,大約50萬人選一名,共435名,任期2年,屆滿後全部改選。國會每兩年一屆。美國憲法規定,參議員候選人必須年滿30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9年,且必須是選出州的居民;眾議員必須年滿25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7年,且為選出州的居民。任何文官不得擔任國會議員。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組成。各州州長由選民直接選出,一般為4年,少數州為2年,1/2的州規定州長任期為一屆或兩屆。按美國法規,中期選舉也將改選多名州長。
❷ 美國中期選舉的意義究竟有多大
中期選舉對美國兩大黨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中期選舉失利那也就代表你所屬的那個黨派成為少數黨,美國中期選舉是總統四年任期中間的一次立法分之,簡單來說就是換血,就是參議院和眾議院席位的更替,如果總統那個黨派占據多數席位那就代表通過總統的法案更加暢通無阻!但如果失利讓共和黨或者民主黨成為一方多數席位那就代表總統已經屬於跛腳鴨,中期選舉就是對總統四年做出的成績的結果,如果不滿意現任總統,那基本上你所屬的黨派將不利更不利於自己所屬黨派的人去參選美國總統大選。
❸ 何為美國中期選舉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國會選舉與總統選舉同時舉行,另一次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的國會選舉,通常被稱為「中期選舉」。中期選舉大都在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
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國會是美國的最高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議員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2名,50個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人口比例選出,大約50萬人選一名,共435名,任期兩年,屆滿後全部改選。國會每兩年為一屆。
美國憲法規定,參議員候選人必須年滿30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9年,且必須是選出州的居民;眾議員必須年滿25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7年,且為選出州的居民。兩院議員可連選連任,且均系專職,不得兼任政府職務。
中期選舉一般將就以下議題進行投票:投票選出435個眾議院議席;改選參議院三分之一席的席次;部分州長的選舉;地方各州、縣舉行的立法和行政機構選舉。
今年美國中期選舉中,眾議院全部435個議席、參議院100個議席中的36個以及36個州和三個美國海外屬地行政長官席位都將進行選舉。
中期選舉有時被認為是對在位總統及/或執政黨表現的公民投票,選舉結果通常對總統所在的政黨不利。
外界普遍認為,2014年美國中期選舉不僅關乎未來兩年美國政治的基本格局,還將對2016年總統大選的選情產生重要影響。目前,美國共和黨控制眾議院,關鍵是誰能成為參議院的多數黨。
美國媒體民調顯示,在一些選情激烈的地區,民主黨佔有優勢,但整體數據傾向共和黨,認為共和黨能奪回參議院的控制權。
本次中期選舉選舉的36個參議院席位中,21席現由民主黨控制,15席由共和黨控制。目前總共擁有45席參議院位置的共和黨,需要再增加6席以奪走民主黨對參議院的控制權。但分析人士預計,今年,兩個黨都沒有可能占絕對上風。
美國國會的職能
國會是美國聯邦最高立法機關。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為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聯邦制國家,國會行使立法權,以總統為首的政府行使行政權,法院行使司法權。
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的內容,美國國會擁有以下權利:制定法律、宣戰、提高和提供公共資金並監督其使用、檢舉並起訴聯邦支援、批准任命總統、批准由行政部門談判達成的條約、進行監督和調查。
如國會通過立法,批准政府年度財政預算並進行撥款,批准其賦稅、貿易、徵兵、財政等重要內外政策,批准政府及總統與外國政府和國際機構締結的條約、協定,決定戰爭與和平。除了立法之外,美國國會舉行聽證會報告立法進程,監督行政部門,並擔任美國人民和美國政府的發言人。
美國國會分為參議院與眾議院兩個機構,兩院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各自的權力和義務有所不同。為了平衡美國大小州的利益,每一個州在參院享有平等的發言權,而眾議院中,各州代表的人數是按照各州人口比例確定的。
美國國會的立法程序
根據美國國會眾、參兩院議事規則,一項議案自提出到最終成為法律要經過以下立法程序:議案提出,委員會審議、通過,全院大會審議、通過,兩院統一文本,總統簽署。
議案提出程序簡單。國會例會期間任何時候,提案議員按固定格式填寫議案標題主要內容並簽名後,眾議員將議案投入「議案箱」,即完成議案提交程序;參議員則將議案面交參院書記官,或在全院大會上,經會議主持人允許,宣讀議案標題並陳述議案內容,方完成議案提交程序。議員可在他人起草的議案上簽名聯署。
議案提交委員會後即進入一個復雜、漫長、多變的審議程序。提案議員需爭取盡可能多的議員的支持;相關議員可能會對議案表示支持或反對;並提出修改意見,政府部門、利益集團、游說集團、民間團體、外國政府代表等也會紛紛介入,施加影響。委員會審議過程是各種勢力在較量、妥協基礎上達成共識的過程。
委員會接受議案後,通常情況下轉交給主管的小組委員會,由後者啟動審議程序。小組委員會首先舉行立法聽證會,有關專家學者、非政府組織代表、政府官員等出席。小組委員會匯總各方意見和建議,然後對議案進行逐字逐句逐段的審議,對有關條款或文字有不同意見的議員可以提出修正案或替代案,如表決通過,即被吸收。議案小組委員會表決通過後將送交委員會審議。委員會審議、辯論、表決程序與小組委員會類似,在獲得委員會表決通過後,議案將送交全院大會辯論、表決。
議案的審議程序主要是在委員會完成的,從議案的內容上看,委員會通過的文本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意見,議案內容會比較平衡,提交全院會議審議時,除非反對派與支持者力量十分接近、斗爭非常尖銳,否則一般不會進行大的改動。
一項議案在委員會獲得通過後,即送交全院大會辯論和表決。眾參兩院在全院大會審議程序上有較大不同。眾院強調「少數服從多數,多數說了算」原則,通常情況下是多數黨意志強加給少數黨;參院則突出多數黨和少數黨「協商、妥協、合作」原則,多數黨除非掌握60席立法多數,必須與少數黨合作,以推進立法進程。
由於美國會系兩院制,眾、參兩院對國會立法議程的觀點、立場、出發點各異,兩院通過的法案往往存在著文本形式和內容不一致的問題。在有關法案提交總統簽字成法前,須由兩院協商統一法案文本。因此,統一兩院文本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
在實際運作中,眾參兩院通過以下方式統一文本:將一院已通過法案不作修改地提交另一院表決通過;放棄一院已通過的法案文本,以另一院提出的法案文本作為兩院的統一文本;兩院分別通過各自版本的案文,再由兩院領導人任命議員組成兩院聯席會議進行「統一文本」工作,並形成報告,分別提交兩院通過。
總統收到兩院通過的法案或聯合決議案,如簽署,該法案或聯合決議案即成為國家法律。總統也可予以否決,並連同否決理由一並退回眾院或參院,要求復議。兩院可接受總統意見,對該法案或聯合決議案重新修改後再送總統簽署。兩院也可以三分之二多數票推翻總統的否決,使之自動成為法律。如總統在10天內(星期日除外)既不簽署,也不否決,而此時國會仍在例會,那麼該法案或聯合決議案將自動成為法律;如此時國會已休會,該法案或聯合決議案則被視為否決,這種否決既不需要理由,也不能被推翻。(
❹ 美國中期選舉是怎麼回事
美國中期選舉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國會選舉與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同時舉行,而另一次則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在兩次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的國會選舉,就是「中期選舉」。
2014年11月4日,在兩年一度的中期選舉中,共和黨率先獲得國會參議院超過半數議席,在時隔多年後再度成為參院多數黨。
中期選舉的日期大都在當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中期選舉的實質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爭奪對國會的控制權。
❺ 美國中期選舉是什麼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國會選舉與四年一度的大選即總統選舉同時舉行,另一次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在兩次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的國會選舉,通常被稱為「中期選舉」 (Midterm Election) 。中期選舉大都在選舉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中期選舉的實質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爭奪對國會的控制權。
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國會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議員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選2名,50個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人口比例選出,大約50萬人選一名,共435名,任期2年,屆滿後全部改選。國會每兩年一屆。美國憲法規定,參議員候選人必須年滿30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9年,且必須是選出州的居民;眾議員必須年滿25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7年,且為選出州的居民。任何文官不得擔任國會議員。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組成。各州州長由選民直接選出,一般為4年,少數州為2年,1/2的州規定州長任期為一屆或兩屆。按美國法規,中期選舉也將改選多名州長。
❻ 美國中期選舉指的是什麼他在美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何
是指兩期總統選舉之間議員席位的選舉,它直接影響現屆總統後半期的執政方針的通過。
❼ 今年美國的中期選舉結果是什麼
11月5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舉行兩年一度的中期選舉。選舉結果令人驚訝,讓政治觀察家們大跌眼鏡。執政的美國共和黨不僅保持了在眾議院的多數席位,而且重奪在參議院的領先優勢。共和黨現在既占據了白宮、也控制了國會。美國國內政治出現如此結果,現任總統喬治·W·布希在美國內外政策上的「行情」將進一步看漲。
共和黨大勝令行家大跌眼鏡
截止到11月6日晚12點,中期選舉中已經統計出的選舉結果是:共和黨在總數為435席的美國眾議院中,獲得了227席,比選舉之前的223席增加了4席;民主黨則獲得了204席,比選舉之前的210席減少了6席。共和黨鞏固了自己在眾議院的多數黨地位。在總數為100席的美國參議院中,共和黨獲得了51席,比選舉前的49席多了兩個席位;民主黨則獲得了47席,比選舉前少了兩個席位。獨立候選人在參議院獲得了1個席位,另外,路易斯安那州的參議員席位要等12月7日再次選舉而定。盡管如此,共和黨已經鐵定贏回了參議院的多數,而民主黨則將在中期選舉之後拱手讓出原先在參議院的多數黨地位。
此次美國中期選舉用共和黨「狂勝」來形容,似乎並不過分。由於美國的政治傳統中,共和、民主兩黨歷來保持著勢力均衡的局面,相互輪流轉換對白宮、國會的控制權,一個黨同時占據白宮、又同時在參眾兩院贏得多數的現象非常罕見。此次大選結果實際上打破了絕大部分時間內美國兩黨的均衡,出現了共和黨在當今美國政壇一黨領先、力壓民主黨的格局。
此外,這次中期選舉的結果也創造了美國政治上的一項新的記錄。自從1934年民主黨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政府以來,沒有哪個執政黨可以在大選之後第一次中期選舉不丟失國會的議席。這似乎是美國選民追求政治平衡的慣例。1992 年民主黨候選人柯林頓贏得了大選,當時,民主黨在眾議院占據多數。但在1994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中,民主黨人在眾議院丟失了52個席位,將眾議院的主導權又交還給了在野的共和黨。從1994年到2000年的民主黨政府時期,共和黨一直保持在參眾兩院多數黨的地位。
在此次中期選舉前的各種民意調查顯示,共和與民主兩黨的選民支持率非常接近。一般的估計是,共和黨將繼續在眾議院保持多數,而民主黨將鞏固自己在參議院的多數黨席位。如果這一結局出現,不僅符合美國政治的傳統,而且也是繼續保持兩黨制衡的關鍵。現在的選舉結果明顯使得民主黨在國會的勢力和對共和黨政府的制約能力都大大倒退了。
共和黨中期選舉獲勝的原因
此次中期選舉共和黨大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美國總統布希居高不下的民意支持率產生了重要的選舉效應,帶動其他共和黨國會候選人一起「沾光」。
在選舉之前,布希總統全力出擊,為共和黨的國會候選人助選。這一點,也是白宮抓住了現在反恐的動盪時期美國人民希望有一個強勢政府而出現的政治機會。墨西哥APEC首腦會晤之後,布希總統就開始全力投入在全美的助選旅行,在1 1月5日投票日之前的5天內,布希旋風般地訪問了美國15個州的17個城市,為共和黨候選人站台,煽動選民支持各州的共和黨議員候選人。布希的助選為此次共和黨勝出確實起到了「臨門一腳」的作用。
美國媒體的很多分析都指出,這次共和黨的勝利和布希總統沖刺般的全力助選有直接關系。布希對中期選舉的強力參與,提升了共和黨選民的投票率,拉攏了不少游離於兩黨之間的中間選民,遏止了民主黨候選人對共和黨政府內外政策的批評火力。例如在國會授權白宮對伊拉克動武以及通過國內安全部加強美國本土安全等方面,民主黨候選人普遍不願意同布希政策發生正面沖突,避免引起選民的反感。連失利的美國民主黨候選人在事後也抱怨,他們沒有一位象布希這樣的在職總統。
其次,美國人現在比較相信共和黨治理經濟和領導反恐的理念和能力。
美國選民普遍關注國內經濟問題,而現在美國經濟並不景氣,持續的股市低迷更是讓參與股市高達50%以上的美國家庭受到收入上的打擊。但選民似乎對共和黨的經濟政策仍然抱有信心,對共和黨9·11事件之後強硬的外交政策有著很高的支持度。目前,布希總統的民意支持率一直保持在70%左右,在有些州高達77%,平均數是66%。這反映了今天美國選民對共和黨政策和施政能力的認同。
第三,民主黨在競選策略上出現了一些問題。
此次中期選舉不僅是兩黨政治實力的體現,也是兩黨選舉策略和選舉能力的較量。共和黨候選人在選舉的籌款上就明顯高出民主黨人。布希總統為67個共和黨候選人共籌募到了1.41億美元的競選經費,而民主黨相比之下只籌到了650 0萬美元。在候選人的選擇上,民主黨明尼蘇達州的現任參議員簡·格納汗是因為2000年中期選舉前老公去世而被任命為該州參議員的。但兩年來,簡·格納汗的政治能力並不被選民看好。此次選舉中,民主黨依然推舉她為候選人,失敗實在也在情理之中。在提出的政策綱領上,民主黨也比較模糊,缺乏明確的政黨個性,既難以全力抨擊共和黨,又在一些政策要求上,不得不向共和黨靠攏,例如支持減稅。前柯林頓總統的競選主管詹姆斯·卡維爾就指責說,民主黨此次失利的部分原因是因為 「膽小」。
中期選舉預示著什麼?
此次中期選舉結果已然揭曉,最大的贏家應該是美國現任總統布希。
美國媒體將布希的助選出擊稱為是布希利用自己的個人聲望進行的一場「政治搏殺」。如果共和黨勝了,白宮將大大削弱民主黨在國會對政府議程的制肘,並能進一步抬高布希在美國國內政治中的威望;如果共和黨敗了,布希總統難免受到抱怨,並被認為應該對此承擔責任。而且,總統任期內的中期選舉歷來被視為兩年後大選的預演。共和黨失敗很可能將為200 4年布希競選連任的前景投下濃重的陰影。
此次共和黨贏得中期選舉的勝利,並超出了原來的期待,無疑也是布希總統個人政治能力的勝利。白宮發言人弗萊舍在得到選舉結果後表示,「布希總統和共和黨今晚創造了歷史」。布希總統在這場事關白宮政策前途和個人政治生涯未來前景的「搏殺「中勝了,他的個人政治聲望在美國國內政治中也達到了空前的頂峰。對2004年的總統大選來說,布希已是前途一片光明。
由於共和黨占據了國會兩院的多數,眾議院11個重要的委員會主席的職位將繼續由共和黨人來擔任,參議院5個重要委員會的主席職位也將重回共和黨人之手。兩院政治力量均衡格局的這一戲劇性變化,將十分有利於布希總統推行其主張的內外政策,減少來自民主黨議員在白宮所希望通過的政策法案上的牽制和阻撓。可以期待的是,布希政府將繼續推行對外強硬反恐,對內大幅度減稅、削減社會福利以及加強自由市場競爭的政策。被擱置了3個月的「本土安全法案」被通過的可能性已然大大上升。
然而,此次民主黨雖然在中期選舉中輸給了對手,輸得是關鍵性的選票,但民主黨在國會的整體力量和在選民中的影響力並沒有受到難以忍受的沉重打擊。在中期選舉之前,共和、民主兩大黨在參眾兩院的席次十分接近。選舉的結果,民主黨在兩院的議席減少了,但減少幅度並不大。參眾兩院中民主黨都淪落成了少數黨,但彼此議席在總量上的差別不大。共和黨的優勢是微弱的。民主黨可以憑借自己在議席總量上接近共和黨的實力,繼續扮演在野黨的制衡角色。而且,因為共和黨的優勢不大,民主黨在2004年國會選舉中重新改變主控局面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民主黨議員佩蘿西在選舉後表示,對民主黨來說,2004年國會選舉已經從11月6日開始。兩年以後,美國參眾兩院到底是誰的天下,還要等著瞧呢。
❽ 美國中期選舉和總統大選有什麼區別
不會!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國會選舉與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同時舉行,而另一次則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在兩次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的國會選舉,就是「中期選舉」。中期選舉的日期大都在當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中期選舉的實質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爭奪對國會的控制權。
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國會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議員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選2名,50個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人口比例選出,大約50萬人選一名,共435名,任期2年,屆滿後全部改選。國會每兩年一屆。美國憲法規定,參議員候選人必須年滿30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9年,且必須是選出州的居民;眾議員必須年滿25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7年,且為選出州的居民。任何文官不得擔任國會議員。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組成。各州州長由選民直接選出,一般為4年,少數州為2年,1/2的州規定州長任期為一屆或兩屆。按美國法規,中期選舉也將改選多名州長目的
中期選舉將就下列5項議題進行投票:1、投票選出435個眾議院議席。美國眾議院每兩年改選一次,各州根據人口比例來分配眾議員名額;2、改選參議院三分之一席的席次,即改選100名參議員中的34名。參議員每州2個名額,可選連任,但他們必須是專職議員,不得兼任政府職務;3、通過特別選舉選出另外3個參議員席位,他們此前由於其它原因空出了參議員席位;4、37個州要選舉新州長;5、地方各州、縣舉行的立法和行政機構選舉。
編輯本段
議員改選
意義 美國參議院的議員改選是錯開舉行的。2012年,另外三分之一參議員也將面臨改選,時間和美國總統選舉定在同一天。最後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將在2014年的中期選舉中進行改選。另外,在今年的參議員改選中,特拉華州、紐約州和西維吉尼亞州有3個議席由於特殊情況空了出來,因此也將面臨補選。他們分別是前參議員拜登當選美國副總統、前參議員希拉里被任命為國務卿,參議員羅伯特·畢爾德死亡。
編輯本段
意義
從國家層面上講,美國國會主要負責制定法律並監督總統行使權力。如果總統所在的政黨能夠在國會占據多次席位,那麼將使得白宮能夠更加方便地實施各項政策;而如果另外一個政占據了國會的多次席次,那麼總統在行使權力時將面臨很大的牽制;從地方層面來講,中期選舉還將選出各州的州長,而他們將決定各州如何運轉。在美國多個州目前面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州長採取何種政策將至關重要。
編輯本段
現狀
2008年以來,美國民主黨一直在參眾兩院占據多數席位。目前,民主黨在參議院控制著59個席位,而共和黨只控制著41個席位。在眾議院,民主黨占據著255個議員席位,共和黨占據著178席,另外兩席空缺。
編輯本段
參眾兩院的職責
國會是美國的立法機構。參眾兩院起草或者辯論的法律法規,必須要獲得行政機構——即美國總統以及總統內閣的批准方能生效。參議院和眾議院各有其特定的權力。參議院也稱議會上院,主要負責監督和批准總統簽署的各項條約,以及批准總統就聯邦政府所做的各項人事任免。在國會中,只有眾議院有權批准稅收等相關財政法案,而稅收是聯邦政府的財政來源。眾議院還有權彈劾政府官員,包括總統。在選舉團陷入僵局時,眾議院有權決定總統人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