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R咖啡期貨價
① 評分較高的咖啡豆有哪些
首先,瑰夏老大的地位是沒有動搖的。
瑰夏(Geisha)的種是在1931年從衣索比亞的瑰夏森林裡發現的,然後送到肯亞的咖啡研究所;1936年引進到烏干達和坦尚尼亞,1953年哥斯大黎加引進,巴拿馬是1970年代由洞巴七農園的弗朗西可.塞拉新先生從哥斯大黎加的CATIE分到種子然後開始種植瑰夏咖啡,因為產量極低並要參與競標,這款豆子可以說來之不易。
然後,藍山之名也是極高的。
藍山咖啡,是指由產自牙買加藍山的咖啡豆沖泡而成的咖啡。其中依檔次又分為牙買加藍山咖啡和牙買加高山咖啡。藍山山脈位於牙買加島(Jamaica) 東部,因該山在加勒比海的環繞下,每當天氣晴朗的日子,太陽直射在蔚藍的海面上,山峰上反射出海水璀璨的藍色光芒,故而得名。藍山最高峰海拔2256米,是加勒比地區的最高峰,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這里地處咖啡帶,擁有肥沃的火山土壤,空氣清新,沒有污染,氣候濕潤,終年多霧多雨,(平均降水為1980毫米,氣溫在27度左右)這樣的氣候造就了享譽世界的牙買加藍山咖啡,同時也造就了世界上價格第二高的咖啡。此種咖啡擁有所有好咖啡的特點,不僅口味濃郁香醇,而且由於咖啡的甘、酸、苦三味搭配完美,所以完全不具苦味,僅有適度而完美的酸味。
當然了,怎麼能少了非洲的咖啡豆呢?!
1、埃塞爾比亞·耶加雪菲
衣索比亞的耶加雪菲(Yirgacheffe )咖啡雖身形嬌小,卻是溫婉秀氣,甜美可人。作為咖啡的故鄉,衣索比亞上千年的種植歷史和加工傳統造就了優質的水洗阿拉比卡豆。淺度烘焙有著獨特的檸檬、花香和蜂蜜般的甜香氣,柔和的果酸及柑橘味,口感清新明亮。不加奶也不加糖,就讓豐厚的質感與獨特的柔軟花香刷過你的味蕾,留下無窮回味……
耶加雪菲是座小鎮,海拔700-2100公尺,是衣索比亞精品咖啡的代名詞。這里自古是塊濕地,古語「耶加」(Yirga)意指「安頓下來」,「雪菲」(Cheffe)意指「濕地」。這里咖啡的生產方式與風味太突出,致使衣索比亞咖啡農爭相以自家咖啡帶有耶加雪菲風味為榮,至而成為非洲最負盛名的咖啡產區。
2、埃塞爾比亞·西達摩
西達摩的咖啡風味非常多元。不同的土壤種類,微型氣候以及數不清的原生咖啡種,產區境內高聳山脈,高地,高原,山谷和平原,地形多樣化,且該地地質屬於養分肥沃,排水良好的火山土壤,土壤的深度將近兩米,表層土壤呈現深褐色或者是棕色。該地最大優勢在於土壤地力是透過有機物質的循環來維持的,藉由周邊樹木枯萎的落葉或植物的殘根做為肥料。故造就了城鎮所生產的咖啡有明顯的差異與特色。在2010——2012年度,連續獲得美國權威咖啡評估網站CR92——94的高分成績。由此可見本產區生豆的不同凡響。
西達摩咖啡生豆略帶灰色,有些地方粗大而有些地方細小,酸度柔烈兼備,醇度濃淡相宜,甘甜辛香,是衣索比亞南部高地的庭院咖啡之一。它與一般非洲咖啡不同的是,西達摩有清澈的果酸,滑潤的口感,並帶有精緻的花草氣味。
日曬西達摩口味接近花香,但約略有些土味。水洗則帶點堅果的果實香,以輕微的可可香,但兩者的共通處則是有著滑順的口感及黏度,舒服愉悅的酸及香。淺或中焙適合單品,中或深焙則適合做調和咖啡以及好的Espresso的基底。
水洗處理的西達摩呈淺綠色,豆粒不大,成長橢圓形,果實飽滿,平均質量好,氣味芳香醇厚,一滴入口,回味無窮,具有野性的美。它優雅而不失俏皮,入口口感溫和宜人,與稍後的明亮檸檬果酸形成強烈的味覺沖擊,口感獨特醇厚,回甘別致而討喜,慢慢上升的尾韻蘊含著別致的甘甜
3、肯亞
位於東非的「肯亞」是咖啡主要生產國之一,全國約有六百多萬人口從事咖啡產業,多為小農和合作社的結合形態。肯亞的咖啡樹多栽種於海拔1400公尺-2000公尺,生長區域包含Ruiri, Thika、 Kirinyaga、 Mt. Kenya West、 Nyeri、 Kiambu 和Muranga。以Mt.Kenya及Aberdare 的山麓為主。在肯亞有許多產區竭力保留原生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天然的基因庫,支持野生咖啡品種繁衍,孕育多樣的咖啡樹。
難道我把亞洲給忘了?
1、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曼特寧
從歷史上來看,曼特寧咖啡歷史已經比較久遠了,17世紀,荷蘭人把阿拉比卡咖啡樹苗第一次引進印度尼西亞。1877年,一次大規模的災難襲擊印度尼西亞諸島,咖啡銹蝕病擊垮了幾乎全部的咖啡樹,人們不得不放棄已經經營了多年的阿拉比卡,而從非洲引進了抗病能力強的羅布斯塔咖啡樹。
2、中國·雲南·鐵皮卡
鐵皮卡(Typica)和波邦(Bourbon)這兩個經典的優質咖啡品種為雲南咖啡主要栽培品種,1991年又從肯亞引入了卡帝莫(Catimor)系列品種(抗病毒能力更強,產量更高)。屬阿拉伯種(又稱小粒種)的變種。由於這兩個品種形態和習性相似,因而兩者多混合栽培。
雲南地區目前種植最廣泛的就是catimor,保山地區還有少量typica,bourbon種植。雖然從大的范圍上都屬於阿拉比卡種,但這幾個品種在本質上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
鐵皮卡(typica):最經典的優質阿拉比卡種,目前很多商業改良種都源自此種。味道表現極佳,是公認的精品咖啡品種,但是產量極低而且易受銹蝕病的侵蝕,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管理。鐵皮卡咖啡原產於衣索比亞及蘇丹的東南部,是西半球栽培最廣的咖啡變種。植株較健壯,但不耐光照,在夏威夷產量較高。鐵皮卡頂葉為紅銅色,稱紅頂咖啡。
最後,不得不說,巴西咖啡豆,風味不一定讓你喜歡,評分不一定要高到哪裡,但是單憑它就能左右世界咖啡期貨的價格波動這一點,就值得嘗試
② 最新咖啡期貨價是多少
196美分/每磅,具體可以參照紐約咖啡期貨報價,軟體可免費下載查看
③ 國際咖啡期貨 價格查詢
咖啡期貨國際價格
④ 美國紐約咖啡期貨價
到上周五收盤為止是128.40美元
⑤ 紐約咖啡期貨的單位是什麼
美國咖啡合約
合約數 37500 lbs
美點價值 3.75美金
最小波動 5點=18.75美金
保證金 1800+
⑥ 請問誰能給個鏈接,如何查詢國際咖啡豆的期貨價格。
文華財經軟體里外盤期貨界面下有咖啡指數,可看到最新的咖啡期貨價格。
⑦ 期貨咖啡的騙局
國內是沒有咖啡期貨的,一般說的咖啡期貨,是指以下兩種:
美國C型咖啡期貨即一般說的美國咖啡
倫敦Robusta咖啡期貨即一般說的英國咖啡
咖啡與茶葉、可可並稱為世界三大飲料。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們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無論是私人場合還是商務場合,咖啡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中,品飲咖啡已很常見。咖啡也是全世界除了原油之外第二大大宗商品。
如果涉及到投資,請注意期貨是高風險品種。任何承諾低風險高收益的,都很可疑,很可能是騙局,務必小心謹慎。
⑧ 咖啡國際期貨報價中以什麼計量公斤斤
NYBOT咖啡合約交易單位37500磅。報價單位美分/磅。最小變動單位0.05美分。
⑨ 國際咖啡期貨價格行情
進「機會007網」期貨欄目,裡面能查到,希望能幫到你哦。
⑩ 紐約咖啡期貨交易價格
1 期貨基本常識(最全的)
國際期貨的發展概況
人類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交易發展史。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不斷發展,交易的方式越來越高級,從原始的以物易物到一般等價物到貨幣作為交易媒介。
期貨也是一種交易形式的創新。期貨的產生同樣是人類社會實踐發展的要求。最早的有組織的期貨交易出現在17世紀的日本。當時的日本兩種經濟平行:一是原有的以耕地資源為主的農業經濟,一是日益擴張的城市經濟。富裕的地主和封建領主發覺他們自己被擠壓在這兩種經濟之間。他們收得的地租,是他們的封建佃農以每年收成的形式交給他們的。這種收入是不規則的,受到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干擾,如氣候和其他季節性特徵的影響。因為貨幣經濟要求貴族們手頭上始終有現金,收入的不穩定促使他們把多餘的糧食運到大城市大阪和江戶(現東京),在那裡他們可以找到倉庫儲存起來,到必要時出售。為了更快地得到現金,地主們很快就出售他們的庫存票據,即他們儲存在農村或城市倉庫的產品的憑證。商人們買進這些票據,以期獲得他們預想的需要,因為他們也同樣時時受到收成不穩的影響。
最後,"糧食票據"成了交易中普遍接受的貨幣形式。不過,庫存的糧食在數量上常常不能滿足貴族們的需要,許多商人在貴族們實際出售糧食票據之前就給他們賒帳,當然是要收利息的。
到17世紀後期,日本的稻米市場發展為只允許進行期貨交易了。1730年,日本帝國政府正式承認這一市場為"稻米預期交易"市場。市場上的許多規定與今天歐美國家的期貨交易規定相似。
日本在期貨市場里引入現貨市場,顯然是受到西方交易的影響。早在19世紀早期,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從沒有組織的俱樂部協會形式演進到了正式的交易所。芝加哥交易委員會是第一個這樣的交易所。它於1848年建立,有82個成員。在芝加哥的交易有標准規定、檢察制度和過磅體系。
美國大的交易所主要在芝加哥和紐約。選擇這些地方是由於他們都在交通要道上的緣故。紐約地處海運的重要港口,是理想的國際交易場所。芝加哥位於通向美國農業心腹地帶的鐵路和水路中心,是美國國內交易最理想的地點。芝加哥交易委員會的期貨交易很快就達到了相當的規模,並迅速為其他交易所採納。1870年時,在紐約的期貨交易有紐約產品交易所和紐約棉花交易所。同一年,在新奧爾良也出現了棉花交易所。1885年,紐約的咖啡交易所的期貨交易已十分活躍了。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交易所相繼成立。
從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來看,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隨著工業革命的爆發,英國在19世紀中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屬生產國,產生了對金屬價格波動風險規避的需求。1876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推出銅、鋁、錫等交易。1929-1933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各國貨幣大幅貶值,紛紛放棄金本位制,黃金價格大幅波動。1933年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推出黃金、白銀期貨。
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商品市場之外逐步衍生出金融市場包括貨幣市場、證券市場,金融市場同樣存在價格風險規避的需求。二戰後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其核心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外匯交易波動不超過平價上下1%的固定匯率的金匯兌本位制。這一規定,實際上讓其它國家貨幣釘住美元,美元等同黃金,成為世界貨幣。1971年8月,美國宣布停止按官價兌換黃金,同年11月和1973年2月,美元先後兩次貶值,美元與黃金切斷聯系,多國貨幣紛紛實行浮動匯率,至此,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徹底瓦解。70年代初浮動匯率制的實行,使外匯風險空前增大,對外匯風險的防範要求日益強烈。為了規避日漸增大的外匯風險,人們創造出許多管理外匯風險的手段,外匯期貨應運而生。1972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推出了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法國法郎、日元等外匯期貨。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