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豆期貨創歷史上最大單日漲幅
㈠ 大豆期貨歷史數據
答: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貨合約的標的物是黃大豆。 2002年3月,由於國家轉基因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進口大豆暫時無法參與期貨交割,為此,大商所對大豆合約進行拆分,把合約拆分為以食用品質非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物的黃大豆1號期貨合約和以榨油品質轉基因、非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物的黃大豆2號期貨合約。近年來,隨著我國榨油業發展迅速,榨油用大豆已成為我國大豆市場的主流品種,其生產、流通和加工都具有相當規模,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㈡ 今年美國大豆價格升幅度
美國農業部本月對美國今年大豆產量預估值的調升幅度令市場意外,顯示九月份以來美國大豆產區良好的天氣狀況確保了今年美國大豆豐收,早熟大豆的高單產也是農業部銳升產量預測的主要依據之一。故USDA將美國大豆平均單產從上個月的每英畝38.5蒲式耳調高到42蒲式耳。還將將04/05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從上個月的1.90億蒲式耳大幅調高到4.05億蒲式耳,這是87/88年度以來的最高庫存水平。以上這幾個主要數據奠定了本月供需報告具有強烈的利空色彩,是期價暴跌的直接動力。其他數據方面,美國農業部將04/05年度巴西大豆產量從上個月的6600萬噸下調150萬噸至6450萬噸,主要因USDA預測大豆價格後市走弱以及種植成本提高將會削弱巴西農民擴種大豆的積極性。至於阿根廷04/05年度的大豆產量仍維持不變。從消費方面看,USDA基於目前南美大豆供應減少以及美國大豆價格具有競爭力而增加美國大豆出口量的預測,從上個月的10億蒲式耳增加到10.25億蒲式耳,美國國內的壓榨量亦較上個月提升3000萬蒲式耳達到16.45億蒲式耳。從本月該報告的數據調整情況看,供應數量大幅增加,而需求數量則小幅提升,大豆產大於需的格局形成。而中國方面的需求已較去年明顯下降,盡管美國農業部仍維持04/05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預估值2250萬噸,但基於中國今年大豆產量創歷史新高記錄以及需求相對下降,中國的大豆進口量最終能否達到USDA的預測令人懷疑。
其他數據方面,美國農業部公布的作物生長情況報告顯示,截至10月10日美國大豆作物生長狀況優良率維持66%的水平,大豆收割率達到58%,比前周大幅提高22個百分點。亦增加市場的利空氣氛。每周出口檢驗報告顯示,截至10月7日當周美國大豆出口檢驗總量為1807.9萬蒲式耳,低於市場的預期。總之,周二USDA公布的報告數據完全利空,推動期價大幅下跌,更堅定了基金做空的決心,基金龐大的凈空部位還有進一步擴張的可能。周二期價的暴跌,創下今年以來的最低價,再度形成低位向下突破的態勢,當月411合約已經考驗500美分的整數關位,整體弱勢格局形成,下跌主趨勢。
而連豆和豆粕期價周二大幅下跌,將周一的漲幅悉數跌盡,尾盤期價雖脫離低點,收復部分跌幅,但各合約全線收陰。由於市場預期人民幣升值以及其他商品暴跌的帶動,連豆期價周二早盤出現急劇跳水行情,多頭恐慌性平倉,推動期價暴跌,大豆0505合約以2717元開盤,期價最低跌至2601,終盤報收2640,較上日重挫62元,成交482692手,持倉大幅下降41328手達到188284手。大豆501合約亦大幅下跌,終盤報收2661,成交417982手。豆粕期價盤中亦受重挫,豆粕501合約最低觸及2200元,終盤報收2284,縮減了盤中大部分跌幅,但比上日下跌23元,持倉銳減23364手。從當日走勢看,連豆及其製品期價受人民幣可能升值的利空影響而重挫,盤中大幅振盪,放量減倉,令昨日多頭增倉上推的成果化為烏有,多頭人氣再度受挫。由於美國農業部周二公布了強烈利空的月度供需報告,預計將對連豆市場形成較大利空沖擊,連豆和豆粕期價周三將重挫
回答者:yangmoulx - 魔法學徒 一級 11-25 21:40
中商網訊 一、美國農業部1月11日對美國2001年最終大豆產量的估計給大豆價
格提供了支撐。最終估計2001年美國大豆產量為28.91億蒲式耳,比11月份估計值
低3200萬蒲式耳。預期壓榨量和出口量高於12月份估計值並且預期年度期末庫存量
低於12月份估計值,同樣有利於價格的穩定。阿根廷和巴西南部乾旱以及對產量的
擔憂同樣給大豆價格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撐。整體上供應充足並且預期2002年美國大
豆播種面積依然保持龐大使得大豆價格處於低位。2001/02市場年度到目前為止伊
利諾伊斯州中部大豆現貨平均價格變化范圍為3.985美元/蒲式耳(10月22日)至4
.715美元/蒲式耳(9月3日)。在2001年收獲前價格的高位確實已經消失。收獲後
最高價格為4.40美元/蒲式耳(1月16日)。如果不出現極度的氣候問題,價格可能
依然保持低於目前CCC貸款率。未來幾周價格波動幅度增強,由於南美以及美國氣
候對於大豆的供應前景是非常重要的。
二、最高記錄供應量和消耗量:1月11日美國農業部估計2001年美國大豆最終
產量為28.91億蒲式耳,比11月份估計值低3200萬蒲式耳,但比2000年產量高1.33
億蒲式耳。據報道美國大豆平均單產估計值為39.6蒲式耳/英畝,比11月份估計值
高0.2蒲式耳,比2000年平均值高1.5蒲式耳,比1994年最高記錄單產低1.8蒲式耳
。估計產量下降主要由於估計2001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大幅下降。估計大豆種植總
面積為7410.5萬英畝,比2001年6月份報告值低131.1萬英畝,比2001年3月份意向
報告面積低255.2萬英畝。種植面積比2000年低16.1萬英畝,是自從1990年以來第
五個下降的年份。從11月份至1月份對收獲面積估計值下降是分散出現的,但是明
尼蘇達州以及南達科他州收獲面積估計值增加。跟2000年種植情況相比,2001年美
國中西部大豆種植面積適度增長,南部生產地區大豆種植面積下降。跌幅最大的是
阿肯色州達45萬英畝。
同樣在2001年1月11日美國農業部公布了12月1日穀物庫存量報告,顯示美國大
豆庫存量為22.76億蒲式耳,比去年同期最高記錄庫存量高約3600萬蒲式耳。庫存
量的估計意味著本市場年度第一季度美國大豆消耗量約為8.67億蒲式耳。比去年同
期消耗量增加5500萬蒲式耳,比1997/98市場年度最高記錄消耗量高約4000萬蒲式
耳。基於美國普查局報告數據,市場年度第一季度國內壓榨量總計4.277億蒲式耳
,比去年同期壓榨量高680萬蒲式耳,比2年前最高記錄壓榨量高100萬蒲式耳以上
。2001年12月份壓榨總量近1.53億蒲式耳,比2000年12月份壓榨量高1070萬蒲式耳
。壓榨持續受豆粕需求的推動,豆油依然保持供過於求。美國國內豆粕消耗正在增
長,反映了牲畜以及家禽數量增長。但是增長率比去年更加緩和,由於豬數量穩定
並且飼養牛數量下降。豆粕消耗量增加主要是由於家禽產量增長。預期美國國內豆
粕消耗量僅僅增長2%,相比較去年增幅為4.5%。預期國內豆粕消耗量為3235萬噸。
豆粕價格低位以及加拿大油菜籽產量大幅下降推動了美國豆粕的出口。截止到
1月17日市場年度豆粕商業出口量總計234.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1%。截止到1月
17日未船運銷售量總計219萬噸,比去年同期未交貨銷售量高25%。印度尼西亞、加
拿大以及墨西哥佔美國豆粕出口增長的大部分。美國農業部預期市場年度美國豆粕
出口量為790萬噸,比2000/01市場年度船運量高約3.5%。豆粕銷售量已經佔美國農
業部出口估計值的57%。一旦南美豆粕上市,預期美國豆粕銷售將大幅減慢。但是
到目前為止由於需求良好預期減幅不大。預期市場年度美國豆粕出口量為800萬噸
。
基於目前的預測,2001/02市場年度美國豆粕消耗量將達到4035萬噸。本市場
年度前4個月豆粕的壓榨率為47.55磅,相比較去年第一季度壓榨率為47.9磅。去年
平均壓榨率為48磅。如果今年的平均壓榨率為47.55磅,那麼意味著壓榨總量將需
要16.92億蒲式耳,允許適度的進口並且期末庫存量有一定的下降。如果豆粕的壓
榨率如同年初增幅,壓榨量將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預期大豆壓榨量為16.85億
蒲式耳。本市場年度第一季度壓榨量占估計總量的25.4%。5年平均值為25.64%。
如果大豆壓榨量為16.85億蒲式耳,豆油產量將為187.71億磅,假設豆油出油
率為11.14磅/蒲式耳。根據市場年度前4個月平均出油率作出估計,比去年出油率
低0.1磅/蒲式耳。如果美國國內豆油消耗量長期增幅為2%,消耗量預期將達到165
.5億磅。美國農業部預測豆油消耗量為167億磅。美國農業部預測豆油出口量為25
億磅,比去年出口量高78%。截止到1月17日豆油商業銷售量比去年同期高約30%。
這表示本市場年度豆油消耗總量將為190.5億磅,期末庫存量將為26.76億磅。
本市場年度第一季度美國大豆出口量總計3.483億蒲式耳,比去年同期高3280
萬蒲式耳或者10.4%。船運量僅僅比1997年最高記錄出口量低1700萬蒲式耳。自從
12月1日以來出口保持龐大。美國農業部周度出口檢測報告顯示截止到1月17日累計
船運量為5.55億蒲式耳,比去年同期高15%。截止到1月17日未船運的銷售量總計2
.764億蒲式耳,比去年同期高15%。到目前為止船運量增加主要是歐盟、中國、日
本、墨西哥以及印度尼西亞進口量增長。對歐盟、中國以及墨西哥未交貨銷售量遠
低於去年。預期夏季出口減慢,由於南美大豆上市。大豆生產已經擴大到巴西北部
地區,早期種植的大豆已經開始收獲。
南美大豆產量大小將對於決定美國豆粕出口下降的幅度是非常重要的。美國農
業部現在預計巴西、阿根廷以及巴拉圭大豆聯合總產量為27.43億蒲式耳,比去年
產量高1.93億蒲式耳。預期這3個國家大豆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0.8%,高於去年比
例39.8%,5年前僅僅佔全球總產量的31.2%。巴西和阿根廷產量增加,由於種植面
積增加以及平均單產提高。預期今年巴西大豆種植面積增加較多。
依然預期今年南美大豆產量龐大,巴西南部和阿根廷部分地區乾旱影響了部分
的大豆作物。產量可能略低於美國農業部目前估計值。阿根廷貨幣的貶值同樣促進
生產者增加持有新收獲的大豆作物時間,但是他們的儲存空間有限。貨幣貶值同樣
有利於促進大豆的種植。
美國農業部現在預測2001/02市場年度大豆出口量為10.1億蒲式耳,比去年高
1200萬蒲式耳。為了滿足該目標出口量,在本市場年度未來32周周度平均出口量僅
僅需要達到1400萬蒲式耳。本市場年度後3個季度出口量將比去年同期低4300萬蒲
式耳。盡管出口銷售進程將減慢,但是市場年度出口總量可能高於美國農業部估計
值。估計出口量為10.2億蒲式耳。
美國大豆消耗總量包括飼料、種子以及殘余物消耗,預期創最高記錄為28.8億
蒲式耳。該消耗量意味著市場年度期末庫存量為2.63億蒲式耳,僅僅比年初庫存量
高1500萬蒲式耳。最高記錄供應量、最高記錄消耗量、價格低位以及適度的庫存量
這種情況是連續第四年出現。
三、2002年產量前景:從1991-2000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每年都增加。10年來
種植總面積增加1647萬英畝或者28.5%。種植面積增加主要是由於經濟因素以及政
府的計劃。增加的種植面積主要集中於西部生產地區,該地區種植面積增加1395萬
英畝或者近60%。東部玉米帶大豆種植面積增加33%,而全國其他地區種植面積下降
24%。2001年種植面積增長的情況結束,主要由於南部生產地區種植面積大幅下降
。2001年主要農作物種植總面積大幅下降。2001年除乾草以外的主要農產品收獲面
積下降了700萬英畝以上,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小麥和飼料穀物種植面積。
2002年大豆播種面積部分不確定的因素依然令總面積難以判斷。2002年播種總
面積將繼續下降或者原來已經減少的面積是否恢復生產?關於播種面積不確定的部
分因素主要是農場計劃的改變。CCC對大豆的貸款率是否相對飼料穀物和小麥的貸
款率下降呢?預期2002年播種總面積將適度擴大,主要是飼料穀物。現在看來小麥
和大豆的播種面積將穩定。美國農業部將在3月28日公布種植意向報告。種植面積
不變並且平均單產接近於趨勢單產為40蒲式耳/英畝,意味著2002年大豆產量為29
.2億蒲式耳。該產量將允許消耗量增加近7000萬蒲式耳,並且期末庫存量將依然保
持適宜的水平。
四、價格展望:2001/02市場年度美國大豆和大豆類產品月度平均價格如下:
2001年9月大豆平均價格為4.52美元/蒲式耳;2001年10月大豆平均價格為4.14美元
/蒲式耳、豆粕為165.45美元/噸、豆油為14.38美分/磅;2001年11月大豆平均價格
為4.24美元/蒲式耳、豆粕為166.10美元/噸、豆油為15.23美分/磅;2001年12月大
豆平均價格為4.27美元/蒲式耳、豆粕為154.18美元/噸、豆油為15.10美分/磅;2
002年1月大豆平均價格為4.27美元/蒲式耳、豆粕為157.58美元/噸、豆油為15.08
美分/磅。
跟去年同期比較,豆油價格上揚了1.8美分/磅,豆粕價格下跌了22美元/噸,
大豆價格下跌了38美分/蒲式耳。到目前為止大豆平均價格跟美國農業部預測的年
度平均價格中點基本相同。豆油平均價格接近美國農業部預測價格範圍低端,豆粕
價格接近美國農業部預測價格範圍高端。目前大豆價格是自從收獲季節低位(略低
於4美元/蒲式耳)以來最高。
本市場年度下半年大豆價格走勢主要受到南美大豆產量前景和美國大豆播種面
積和單產前景的影響。新農業法案如果改變了2002年大豆貸款率,可能影響美國大
豆種植面積。本市場年度到目前為止伊利諾伊斯州中部大豆現貨平均價格變化范圍
相對較小,在9月份收獲前價格上漲。
過去市場年度中價格波動范圍為1.05--1.92美元/蒲式耳。近3年來價格變化范
圍為5.20--5.795美元/蒲式耳。最低價格變化范圍為3.785--4.295美元/蒲式耳,
最高價格變化范圍為5.20--5.795美元/蒲式耳。本市場年度最高價格為4.715美元
/蒲式耳,最高價格為3.985美元/蒲式耳。現在看來市場年度價格低位已經建立。
如果是這種情況,歷史數據顯示未來6月伊利諾伊斯州中部現貨價格將高於5美元/
蒲式耳。顯然如果需要達到該價位,則需要出現氣候問題。另外一種可能,未來6
月現貨市場價格可能創新低。價格創新低最有可能是在7月份或者8月份出現,由於
面臨美國大豆產量再創新紀錄。
將怎麼辦呢?對於沒有標價的陳大豆,沒有受益於貸款,除了儲存成本以外,
沒有其它風險。價格下跌將抵消貸款補貼額的提高。相類似難以有上升的潛力,由
於價格上揚將被補貼下降所抵消。在這種情況下持有大豆僅僅當價格高於貸款率時
才會受益。未標價的大豆風險更大。市場運抵數量較低意味著這些大豆將被銷售,
可能進行看漲的投機,通過簽訂合約或者購買期貨。購買看漲期權將是非常昂貴的
選擇。沒有獲得貸款保護的大豆將會被囤積,未來幾周受南美氣候的影響價格的上
揚是易於波動。有一定比例的大豆將一直囤積到美國農業部種植報告出台,並且觀
察美國季節早期氣候情況。
㈢ 歷史哪只單日股票漲幅創記錄
你好 在1996年前是沒有漲跌幅限制的
股市大盤單日漲幅高達100%多,連平均水平都
這樣了,可見個股 》????
因為大智慧等軟體都有那個時候的數據,自己多發點時間看看就知道了
祝你股市順利
㈣ 黃金期貨創4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為何黃金漲幅這么高
近日,黃金的漲幅實在是太高了,最近究竟是為什麼會漲幅這么高呢?我總結了以下的幾點。
第一,黃金的價格本來就是以美元為單位的,假如美元匯率降低的話,那就相當於美元貶值了,於是黃金的價格就會有所提高,如果,美元上漲,則黃金的價格下跌,而今年呢,則是因為非常嚴重的疫情導致了美元的貶值,而且是貶了非常的多,所以黃金的漲幅自然就比以往高了很多了。
我覺得今年黃金漲幅這么高就是因為以上幾點了,當然了,我感覺最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因為今年疫情嚴重的原因,因為今年疫情真的是非常的嚴重,物價都開始膨脹,這個黃金肯定是會有很大的影響的,不過依然會有很多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去購買黃金。
㈤ 美股為何創有史以來最大上漲,這么瘋狂的市場怎麼看
昨夜美國股市出現了大幅上漲,道瓊斯指數單日上漲1293點,刷新歷史記錄。主要原因是上周下跌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單周跌幅。跌得猛了反彈也厲害,這也屬於正常,就像一個皮球從高處掉下那麼反彈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其次,大家都預期美聯儲將會降息。但是真正形成拐點還需要未來幾天的觀察。
㈥ 美股歷史上最大漲幅和最大跌幅誰知道
單日?
周?
月?
還是年?
㈦ 誰知到在哪裡可以找到大豆期貨的歷史行情數據,要單日K線圖那種的,也就是說每一天的行情圖
大豆每個交易合約漲跌幅都不一樣,歷史行情日又不盡相同。
你想要的是哪個合約的數據你都沒搞清楚,你就別玩期貨了,水深。
如果,要是你想問的是大豆現貨的歷史行情數據,就更不能給你了,期貨現貨你都搞不清楚,死得更快。
㈧ 現貨黃金歷史上的單日最大漲跌幅各是多少
現貨黃金歷史上的單日最大漲跌幅各是6%。
㈨ 美股史上單日第一大跌幅
那天2點多跌的 真是慘啊…… 很多股票從50多美元跌倒了1美分,不過最後這些交易都被取消了。最後的調查結果也沒弄清楚~~~~~~從這之後加了熔斷機制
㈩ 1995年至2008年國際期貨每年的大事件(漲幅較大的各股)
道瓊斯指數崩盤 (1989年),蘇聯新政權的軍事襲擊 (1991年),美伊沙漠風暴 (1991年),全球金融牛市上升 (1992-1995年),英國霸克菱銀行倒閉事件 (1995年),亞洲貨幣慘遭狙擊面臨貶值 (1997年),美國911襲擊事件 (2001年),美伊戰爭 (2002年)2003年H股上漲4倍,是由於國際資金看好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競相投資,H股從區域性被冷落的市場成為國際巨額資金投資的最佳場所;3)為何美國2003年攻打伊拉克都沒有讓石油價格大幅上漲? 2004年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卻暴漲,石油、重金屬價格翻翻。因為中國2003年、2004年固定資產投資的高增長,使得中國乃至世界整體供需短期失衡 (2004年中國石油需求的增長佔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的50%),造就了期市大牛和2003年底的股市1300點---1700點大牛市(中國本輪針對固定資產的宏觀經濟調控源於此)2006年1月2日,國際金價為每盎司514美元。隨後,金價展開了跳躍式上漲,一天之內上漲20美元都不是新鮮事。到5月12日,國際金價終於創下每盎司730美元的歷史紀錄。2007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危機演變為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大事件,讓投資者始料不及,但隨後美國實體經濟陷入低迷之中,確實給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以很大沖擊。今年已有11家銀行關門, 始於去年8月的美國金融動盪,在14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美林被低價收購等一連串重磅炸彈同時引爆後,其嚴重性儼然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僅今年,迄今為止,美國就已有11家銀行倒閉。
這不得不讓人聯想起1929~1933年美國大蕭條期間那場驚天動地的銀行倒閉潮。相關資料顯示,在那短短4年間,美國共有9755家銀行破產,占當時銀行總數的1/3。
雖然從數量上來看,此次美國銀行業危機遠不能和大蕭條時期相提並論,但在市場環境已發生巨變的時代背景下,仍出現如此規模的銀行倒閉潮,實屬觸目驚心。
9月5日,Silver State成為今年以來第11家破產的美國地方銀行。而此前的8個月,已分別有Douglass National、Hume、ANB Financial、First Integrity、Indy Mac、First Heritage、First National、First Priority、The Columbian Bank and Trust Company和Integrity等10家銀行先後倒閉。其中最大的銀行是7月11日宣布破產的IndyMac,該行擁有320億美元資產和190億美元存款,它也是美國歷史上破產的第三大銀行。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不久前曾透露,截至第二季度末,其黑名單上的「問題銀行」已增至117家之多,比首季度增加30%,接近去年同期的兩倍,創下了自2003年中期以來的最高紀錄。
自2000年10月以來,FDIC已關閉了37家銀行,其中2002年關閉了12家,為歷年之最,2005年和2006年均無銀行倒閉,2007年為3家。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已有11家銀行先後破產,僅7月以來的短短兩個多月就有7家。
FDIC董事長謝拉·布萊爾上月表示,她預計今年會有更多的銀行「難逃厄運」。
「我認為這場危機才剛過半,甚至可以說最壞的時候還未到來。未來幾個月我們看到的將不只是中小銀行倒閉,我們還將看到一家大投行或商業銀行倒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說。
僅僅過了一個月,羅格夫的話就已應驗,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諸多分析人士認為,2009年第一、第二季度才是銀行信貸損失的高峰。如果真是這樣,美國銀行的倒閉潮也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