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期貨交易保證金要求
『壹』 外匯交易、外匯保證金與外匯期貨的區別
外匯交易主要是指從事貨幣對交易的買賣行為。
外匯保證金交易和外匯期貨交易統稱外匯交易。
除了銀行購置外匯業務還有銀行目前開設的外匯貨幣對交易沒有杠桿(保證金交易)以外,其他外匯交易都屬於外匯保證金交易。杠桿從1~2000不等,期貨杠桿一般都會在30左右。
當然隨著杠桿的增加風險也是呈現遞增的變化。
『貳』 什麼是外匯交易保證金
外匯保證金交易就是投資者以銀行或經紀商提供的信託進行外匯交易。它充分利用了資金杠桿投資的原理,在金融機構之間及金融機構與投資者之間進行的一種外匯買賣方式。在交易中投資者只需支付一定的保證金就可以進行100%額度的交易,使得那些擁有少額資金的投資者也能參與到金融市場上進行外匯交易。
『叄』 外匯期貨交易為什麼要交納保證金
我看了一下你的一系列問題,感覺你對外匯期貨不了解。你提的問題很難一兩句話解釋清楚,以下給你一篇「期貨知識入門」你自己做參考。 所謂期貨交易,也叫「合約交易」、即合同交易,交易者之間的交易相當於只是簽了一個合同(不象股票買賣,交易一旦發生就意味著錢貨兩清了),該合同今後還可以轉讓(即所謂的平倉);維持合同權利的基礎就是保證金:保證金如果沒有了就沒權利再繼續持有合同了——當然,如果以後又有保證金了、以後還可以接著再玩(跟打麻將的規矩差不多吧~)。 保證金一般占合同金額比例的5——20%,所以,當行情波動5——20%時,某一方的盈利可能翻番、另一方則理論上分文不剩。因此,期貨投機的重要表現形式就是「逼倉」——令某一方保證金不足而被迫「平倉」——俗稱「斬倉」——從而獲利。相對而言,由於在短時間里籌集貨物的速度一般比籌集資金的速度要慢,因此期貨的逼倉經常表現為「多逼空」。最直觀的表現是,在現貨行情疲軟、期貨行情不跌反漲時,十有八九是要發生逼倉了。 保證金制度具體是如何履行的? 如果把期貨保證金與買樓花的定金相比較,只不過期貨保證金主要的不是購樓「貨款」的一部分、而是用以平衡多空(或曰買/賣)雙方隨時發生的浮動(以及事實)盈虧。以天然膠為例:多空(或曰買/賣)雙方在13700元成交後,當行情漲至14100元時,相當於多方有400元/手的浮動盈利、而空方則有400元/手的浮動虧損,交易所隨時要將虧損方虧損部分的金額從其保證金帳戶內劃撥到盈利方的保證金帳戶內(當然還有手續費也要從雙方保證金帳戶內劃撥出來),如果某方出現保證金值低於規定數額(注意:不是說1分錢都沒有了!),交易所有權對其予以強行平倉。 什麼叫逐日盯市制度 由於期貨行情在一天內的波動幅度經常會很大,如果以「瞬間」的盈虧結果來作為對某方實施比如「強行平倉」的行為的話,極有可能一方面引發大量的交易糾紛,另一方面甚至導致整個交易根本就無法正常進行下去;所以交易所一般採取或在收市前的某個時間、或在次一個交易日開市前的某個時間作「資金結算」(此處用詞可能不當,應該怎麼定義記不太清楚了);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證金不足的一方若不能及時將保證金予以補足、交易所才對其行使強行平倉的權力。這就是所謂逐日盯市制度。 套期保值 現貨市場的供需雙方在未來某時間對商品有賣/買要求,因擔心在該時間到來時的價格不利於自己的要求、於是願意在現在期貨市場上的價位先行賣出/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合約 以鎖定成本,此行為即為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分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2種,從事賣出套期保值可以向交易所申請用注冊倉單質押作保證金用而不必再准備全部所需要的保證金。從事買入套期保值也可以向交易所申請用其他有價證券質押作保證金用而不必再准備全部所需要的保證金。 期貨市場和批發市場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期貨市場不以實貨交割為主要目的和手段,一旦發生大規模的實貨交割某種意義上就意味著事實上已經發生了逼倉。所以,為了迫使實貨交割量減少,交易所會採取一系列的約束措施。主要有:大幅度提高交割月合約的保證金比例、大幅度增加交割手續費等。 什麼叫「爆倉」? 由於行情變化過快,投資者在沒來得及追加保證金的時候、帳戶上的保證金已經不夠維持持有原來的合約了;這種因保證金不足而被強行平倉所導致的保證金「歸零」、俗稱「爆倉」。 什麼叫會員席位 與股票買賣一樣,購買會員席位是經紀商(證券公司)的事,跟投資者沒有關系。 期市交易的最小單位是什麼?與股票買賣一樣,也叫「手」。只是對於不同的品種、「手」的標准也不一樣:比如天然膠期貨曾經是5 噸/手。 參與期貨交易的幾個步驟 1、開戶:其過程與股票開戶的程序是一樣的; 2、注資:一般准備「最小單位」所需要的10倍以上的資金為宜。比如「最小單位」需要3000元,那麼就准備30000元吧。 3、了解和熟悉各種交易制度以及相關術語。 4、學會並熟練掌握如何計算浮動盈虧。 交易手續費是如何收的? 開倉時收一半,平倉時收一半。各個交易所或品種之間的標准不一,大約相當於2、3個點的值。 期貨合約里的 「2月」、「8月」是指什麼? 指的是合約截止月份,也叫交割月份。 關於「套利」: 比如某甲在13700元買進R308(即2003年8月交割的天然膠合約)、計劃在R311上拋出,假如要在同一時間完成、二者之間的價差(也叫基差)必須大到什麼程度才有利可圖呢?這里涉及這樣一些費用: 從事套利在期貨市場上投入保證金的利息支出; 購買天然膠的貨款所佔用資金的利息支出; 8--11月的倉儲費用; 增值稅:(賣價-買價)X 0.17; 假設以上項目內容合計為350元,就意味著當在同一時間R308為13700元/噸、R311為14050元/噸 以上時,理論上同時買R308賣R311是穩賺不賠的。 如果你還不急於「兌現」,這期間只要假設R312比R311高出一定的價位、都可以在平掉原來持有的R311合約的同時、轉拋R312。 再介紹一個極端的例子(這是我在1996年底為國家儲備局設計的套利方案): 儲備局常年要囤積一定數量的天然膠,假如想通過期貨市場從事套利,在同一時間不同合約之間的價差呈什麼樣的比價時其才會有利可圖呢? 首先是「近」高「遠」低,其次是操作行為上的先拋後買。這里涉及這樣一些費用: 從事套利在期貨市場投入保證金的利息支出; 因賣出天然膠所回籠資金的利息收入; 套利期間所節省的倉儲費用; 少支付增值稅的收益(賣價-買價)X 0.17。 假設以上項目內容正負抵消後合計為250元,就意味著有機會進行「空頭套利」。 (綜上所述,一個完善的期貨市場是不容易出現惡性逼倉的——因為套利盤的存在會令「基差」經常處於一個非常合理的比價狀態。) 關於惡性逼倉 惡性逼倉的最惡劣行為是棄盤、也叫棄倉。當逼倉主力感覺到逼倉的風險已經堆積到無法釋放的地步時,其會將所持有的合約快速集中到若干個「新」席位(一般情況下,該席位的所有者或無人敢惹、或傻得可愛、或願意「監守自盜」)上(其實,整個逼倉的過程一直也是在各個席位之間倒倉的過程)。這樣,逼倉的「利潤」和本金被倒出來了,在「新」席位上僅保留「初始保證金」——也就是維持保證金;一旦行情逆轉、其立即就會出現保證金不足的現象;由於此時「逼倉」主力已經人間蒸發(象最近的薩達姆一樣)、所以很快就會發生因無人抵抗而導致的連續「停板」。而交易所很快會發現這些「新」席位已經「爆倉」了,席位「爆倉」的後果就是交易所要接下其手頭上的的所有未了結的持倉。交易所為了自保,必然會要求「對手」掛出平倉單;但是,這時候「對手」離解套還早著呢!! 於是,交易所面對的就是這樣一付爛攤子:協議平倉吧,雙方都說自己的合約還處於虧損狀態(整個市場忽然找不到賺了錢的席位了);如果不協議平倉,行情運行方向對交易所被迫承接下來的合約還將繼續不利、交易所又怎麼承擔得起…… 外匯期貨和指數期貨: 我們平時所說的外匯期貨也叫外匯(現貨)按金交易,是投資者與銀行之間發生的現匯交易。所謂行情,其實是各個「報價行」之間報出的價:分買進價和賣出價;當投資者「買進」的時候、銀行就對應地「賣出」。直接和銀行交易只存在買賣差價(一般為5—7個點,10個點也很正常;行情變化特別快的時候也可能為30—50個點)、而沒有手續費,此外還可能涉及「息差」——即投資者買賣幣種之間存款利息的差額。 舉例:某甲在2001年11月末看好美圓兌日圓的匯率,於是拋日圓買美圓(即使投資者手頭持有的就是美圓也可以這樣操作,因為「投資者手頭持有的美圓」只是保證金而已);假設在124拋日圓買美圓合20萬美圓的規模,在134時再把日圓買回來,相當於贏利200萬日圓——折人民幣12萬元。正常情況下所需要的投資額為5萬元人民幣的等值外幣。(其間所需的時間約為3--6個月) 指數期貨是直接將指數「貨幣」化。比如令(即人為規定)上證指數每一個點的價值為200元/手,當上證指數從1350點升至1500點時,投資者每買一手(約需投資 1500X200X0.05=15000元)就有機會盈利30000元。
『肆』 期貨保證金必須每時每刻都是充足的嗎
初始保證金是交易者新開倉時所需交納的資金。它是根據交易額和保證金比率確定的,即初始保證金=交易金額調保證金比率。我國現行的最低保證金比率為交易金額的5%,國際上一般在3%~8%之間。例如,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保證金比率為5%,如果某客戶以2700元/噸的價格買入5手大豆期貨合約(每手10噸),那麼,他必須向交易所支付6 750元(即2700x5×10x5%)的初始保證金。
交易者在持倉過程中,會因市場行情的不斷變化而產生浮動盈虧(結算價與成交價之差),因而保證金賬戶中實際可用來彌補虧損和提供擔保的資金就隨時發生增減。浮動盈利將增加保證金賬戶余額,浮動虧損將減少保證金賬戶余額。保證金賬戶中必須維持的最低余額叫維持保證金,維持保證金:結算價調持倉量調保證金比率xk(k為常數,稱維持保證金比率,在我國通常為0.75)。
『伍』 外匯交易中的保證金是不是做1標准手所需的資金
外匯交易中,一個標准手合約是10萬美金,如果用1:100杠桿的話,做一手就是需要1000美金的保證金,0.1手就是100美元的保證金。
『陸』 外匯交易保證金是多少
1. 非直盤
(1)保證金計算:
10000美金賬戶,杠桿100倍,非直盤貨幣對:USD/JPY,USD/CHF,USD/CAD
公式:100000(合約)*交易手數/杠桿=100000*1手/100=1000美金保證金
(2)點值計算:
非直盤貨幣對:USD/JPY,USD/CHF,USD/CAD
公式:點值=交易手數(lot size) x 基點(tick size) / 現在匯率 (current rate)
例如:當在120.50時購買100000美元兌日元的合約
100000合約=1手
1點值= 100000(lot size) x 0.01(tick size) / 120.50 (current rate) = $8.30
以此類推:USD/CHF,USD/CAD也是這樣計算
2. 直盤
(1) 保證金計算:
杠杠100倍,GBP/USD,EUR/USD,AUD/USD,NZD/USD
公式:貨幣對所用保證金=合約數x交易手數x該貨幣對的進場價格/杠桿
如何計算外匯保證金,舉例:GBP/USD現在的價格是1.6284/87,買入一個標准手,所用保證金=100000*1*1.6284/100=1628.4$保證金(其他貨幣對以此類推)
(2)點值
GBP/USD,EUR/USD,AUD/USD,NZD/USD默認點值是1個點10$。
3. 交叉貨幣對
(1)保證金計算:
GBP/JPY,EUR/GBP,GBP/AUD,等等不與美元直接兌換的貨幣對。
公式:交叉貨幣對所用保證金=合約數x交易手數x交叉盤在前的貨幣與美元的匯率/杠桿
GBP/JPY做一個標准手,保證金計算:
保證金= 100000x1x1.6284(英鎊/美元的匯率)/100=1628.4$
(2)點值計算:
公式:點值 = 手數(lot size) x 基點(tick size) x 基本貨幣與美元的匯率(base quote) / 該外匯的匯率(current rate)
舉例:GBP/JPY現價184.37,GBP/USD現價1.5268
GBP/JPY點值=100000(手數)x 0.01(基點)x1.5268(鎊美匯率)/184.37(鎊日匯率)=8.28$
其他交叉貨幣以此類推。
『柒』 外匯交易的保證金是怎麼計算的
外匯交易的保證金和國內期貨和固執期貨的保證金差不多,都是價值合約除以杠桿倍數,就是所需要的保證金。外匯交易的保證金根據不同的貨幣對,計算方法也不一樣,因為基礎貨幣和目標貨幣不同,計算方式也有小的差別。具體您可以咨詢一下 ABL的客服。
『捌』 外匯交易保證金是什麼
保證金的概念
保證金是交易商有權購買或出售貨幣或金融衍生工具合同的存儲金額。這個保證金的要求是允許投資者以相對較小的存款金額進行更大數額的交易。少量的保證金是即期外匯吸引個人投資者的一個主要原因。
這里有一個例子,來幫助您理解所需保證金比例是如何計算的。例如,您有一個賬戶,杠桿比率為1:100(賬戶內1美元的保證金可以控制100美元的頭寸),但您的經紀商需要100%的保證金比率,這意味著您需要時刻保證100%的所需保證金。保證金比例可能隨賬戶大小而改變,但對於小賬戶,100%的保證金要求是很典型的。10,000美元的頭寸,您賬戶內需要100美元,因為10,000美元除以杠桿比率100是100美元。如果您賬戶內保證金余額低於所需的比率,您的經紀商可能有權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關閉您的頭寸。如果您的經紀商關閉了您的頭寸,這通常意味著您的賬戶出現了虧損,您的賬戶余額也會變少。
保證金需求取決於賬戶大小和交易量。如果低於保證金要求,一些經紀商的清算政策將會清算所有頭寸。一些經紀商則是關閉最大的損失頭寸或部分損失頭寸,直到再滿足所需比例。
『玖』 對外匯期貨和外匯保證金的區別一直不是很清楚: 據我從書上了解到的好像是這樣的,請各位大蝦看我理解的有
只能說你的理解並不完全正確。期貨中需要的並不是兩種保證金,實際上所謂初始保證金實際上是你開倉一份期貨合約時最少所需要多少保證金,由於期貨交易的保證金是實施逐日盯盤計算盈虧制度,也可以理解成每天的盈虧必須從保證金中增減,當你保證金帳戶中的保證金余額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就會被追加保證金到初始保證金的水平。對於外匯保證金也是根據類似期貨交易模式進行的,同樣也是根據逐日盯盤計算盈虧,也就是不論浮動盈虧怎麼樣,其要求的保證金金額是會變動,如果不變動的,也不會在現實中出現外匯保證金交易的爆倉現象。
『拾』 外匯買賣的保證金交易是怎麼一回事銀行提供的外匯買賣業務有沒有保證金交易的
外匯保證金是金融衍生工具之一。它是以其一定比例的資金在外匯市場以各種貨幣為買賣對象,對匯率波動的方向,進行擴大百倍以至數百倍的增值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也稱杠桿式外匯。保證金外匯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
外匯保證金具有期貨的特徵,又稱貨幣期貨。是以外匯為基礎工具的期貨合約,是金融期貨中最先產生的品種。主要用於規避外匯風險,也即匯率風險。
外匯保證金交易又稱合約現貨外匯交易、按金交易、虛盤交易,指投資者和專業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銀行、交易商或經紀商),簽定委託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一定比率(一般不超過10%)的交易保證金,便可按一定融資倍數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因此,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後等待價格出現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損的風險。由於這種投資所需的資金可多可少,所以,近年來吸引了許多投資者的參與。
外匯保證金交易以合約形式出現,主要的優點在於節省投資金額。以合約形式買賣外匯,投資額一般不高於合約金額的5%,而得到的利潤或付出的虧損卻是按整個合約的金額計算的。外匯合約的金額是根據外幣的種類來確定的,具體來說,每一個合約的金額分別是12,500,000日元、62,500英鎊、125,000歐元、125,000瑞士法郎,每張合約的價值約為10萬美元。每種貨幣的每個合約的金額是不能根據投資者的要求改變的。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定金或保證金的多少,買賣幾個或幾十個合約。一般情況下,投資者利用1千美元的保證金就可以買賣一個合約,當外幣上升或下降,投資者的盈利與虧損是按合約的金額即10萬美元來計算的
銀行只有實盤交易沒有保證金交易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