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貿易戰爭大豆期貨
『壹』 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征關稅了嗎
還沒有。現在中霉貿易戰其實有三場貿易戰,一場是232、一場是301、一場是擴大戰。
232貿易戰是霉國頭子川普借口霉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232條於3月8日非法簽署文告對中國產的鋼鐵搶劫25%、鋁搶劫10%。並於23日開始實施搶劫。
我國於4月2日起對霉制果子徵收25%懲罰性關稅、豬肉徵收10%懲罰性關稅。
232涉及30億美元。
301貿易戰是霉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借口霉國《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第1301-1310節於4月3日非法簽署通知擬對中國產的鋼鐵產品、鋁產品、醫用葯品、化合物、橡膠製品等產品搶劫25%。但尚未開始實施搶劫。預計是在六一前後。
我國於4月4日起宣布擬對霉制豆子、化工、汽車、飛機徵收25%懲罰性關稅,具體實施時間由霉國決定。
301涉及500億美元。
擴大戰是霉國頭子川普於4月5日無埠頭宣布將對中國產的商品實施搶劫。
我國回應已做好充分准備。
擴大戰涉及1000億美元。
『貳』 請談談近幾年中國和美國之間如何發展貿易戰爭,舉幾個例子
中國和美國達成的貿易商一般都是因為打價格戰吧,還有一方面可能就是美國跟中國的貿易不平衡。
『叄』 中美貿易戰,中國願意進口更多的美國大豆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妥協
必然妥協的!中美國力差距比較大,在很多事情上都有合作,無論你再怎麼愛國,都必須承認中美關系是中國最重要的外交關系!中國現在經濟形勢也不太好,出口如果受到較大影響,那經濟可能會更差!也不利於中國新的改革開放!
『肆』 為什麼現在中國不怕對美國貿易戰
2018年第一季,中國出口美國2800多億美元,美國從中國進口583億美元,有2000多億美元逆差。而且這種逆差已經二十多年了,美國估計怕了,長此以往,感覺美國被掏空啊。
當然主要看中美貿易的東西,中國出口美國都是生活必須品為主,衣服,鞋帽等等。而中國從美國進口主要是飛機,高科技晶元,大豆。
這就看出來了貿易戰就是加稅么,加稅後價格大漲,那倒霉的……
別說替代,中國生產的衣服,鞋帽佔美國市場85%還高,這么大的市場,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產能可以填不上,而美國自己產能……。
而中國進口的大型飛機,晶元等,段時間呢不進口還是可以的,美國不賣可以購買歐洲空客,或者國內C919,即便漲價,也不會太影響居民生活水平。
當然,真打起貿易戰來,中國還是吃虧,畢竟中國出口美國多,美國出口中國少。所以在以後的談判中,中國勢必要做一些讓步,當然不是隨便讓步,美國也會考慮用一些利益做交換。
『伍』 與中國打貿易戰符合美國的利益嗎
首先,貿易戰直接傷及美國跨國公司。美國在華有6.7萬家企業,這些企業僅利用中國廉價土地、勞動力資源及中國政府富裕的優惠產業政策,其生產的產品大部分還是返銷美國,因此美國對中國打貿易戰,豈不是「大水沖了龍王廟」?
其次,進口商品的可替代性不同。從中美相互出口的主要產品看,中國出口美國的是美國家庭常用的必需品,數量巨大,短期難以找到足夠的可替代產品和供應商。美國出口中國的產品則量少價值高,比如飛機,中國完全可以選址歐洲或其他國家的產品加以替代。
從應對來看,一旦貿易戰打起來,美國會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美國高懸著20多萬億美元的債務,中國作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也是美國飛機、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汽車的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出口的62%的大豆、25%的波音飛機、17%的汽車銷售在中國。以美國對華出口產品數據為例,2016年美國對華出口大豆3366萬噸價值138億美元,飛機440架值125億美元,汽車25.5萬輛價值121億美元,美國出口中國的原材料占其出口的近20%,每個美國農民平均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約1.2萬美元。
美國要看清貿易戰數十億美元與數萬億美元的機會成本之間孰重孰輕。不僅是貨物貿易,單拿美國最倚重的金融業來看,目前中國正在加大開放力度,推進減免對外資投資金融業的限制,如果美國掀起貿易戰,中國完全可以在對其他國家開放市場的同時限制美國企業進入,這對於美國金融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必然造成不利影響,使其錯失良機。
『陸』 中國何時對美國大豆加關稅
中美貿易戰來了,自從特朗普簽下備忘錄,宣布對規模達6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稅,中方隨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美國12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
具體措施:中國自2018年4月2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關稅;對水果及製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15%,對豬肉及製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25%。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
此時的我們沒有退路,唯有奉陪到底,一時間,中美之間劍拔弩張,全球股市一片愁雲慘淡,對於這場正在升級的貿易戰,金融分析師們幾乎眾口一詞,以八個字概括這一天給他們留下的陰影:愈演愈烈,每況愈下。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中美貿易戰,美國挑起貿易戰原因是什麼?特朗普為何鐵了心要和中國打貿易戰?這次特朗普政府的對華貿易戰主要有兩輪攻勢,可以簡單歸納為232和301。
前者是特朗普援引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的232條款,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向產自中國的鋼材和鋁材徵收25%和10%的關稅,關鍵詞是國家安全。
後者也就是最近一輪301調查,是白宮根據《1974貿易法》,對中國知識產權等問題收取的懲罰性關稅,關鍵詞是知識產權。
川普自打上任以來就沒閑著,給自己定了一個績效目標——美國優先戰略,翻譯成白話就是:還你一個牛哄哄的美國!
意識就是只要美國人覺得和你做生意吃虧不爽了,就可以來個調查,找點理由,搞這么大的動作,風吹自然就會草動。
美國人買咱們的東西變貴了,那就可能影響咱們的銷量,出口生意就難做,然後,大家東西都不好賣,生意不好做了,於是大家紛紛拋售股票,這就是為啥近期股市大跌。
拿國家安全當幌子搞保護主義的貿易戰是不行滴,貿易戰導致的加價,不僅影響會中美兩國,還會波及全球,爆發全球貿易戰才是最可怕的。
還記得,「大蕭條」時代,美國曾與歐洲以相互提高進口商品關稅的方式,爆發貿易戰,但是,這場「戰爭」不僅沒有使歐美逃脫經濟大蕭條的沖擊,反而全球貿易大幅衰退使各個國家民粹主義勢力的抬頭。
在一次嚴重的貿易戰中,所有國家都對他國舉起關稅大棒,這將導致全球通脹走高,貨幣政策收緊,經濟增速放緩。
其實,我們常說的打蛇打七寸;要找到敵人的軟脅,一拳將對方擊倒,大豆顯然是美國人的軟脅。抓住大豆猛打絕對是沒錯的,一定要把特朗普最大的票倉「紅脖子」給打疼。
給特朗普造成空前的政治壓力,促使美政府回到談判軌道。農夫與狼要想共舞,唯一的辦法是將自己變成馴獸師並將狼套上繩索!
還有蘋果,不能忘了蘋果,美國長期打壓華為的這口惡氣,要從蘋果身上找回來。中國拋售美債是應對美國貿易挑戰的撒手鐧,可達一劍封喉之奇效!大豆、波音、汽車、蘋果……依次遞進,直到打服美國為止!
貿易戰下,中國早已經不是過去的中國,那些美國企圖拉攏的國家,也該好好思量一下中國的位置,中國的作用。我想,面對美國的誘惑,你們也許一不小心就會使自己陷入更尷尬的地步。
『柒』 「請談談近幾年中國和美國之間如何發展貿易戰爭,舉幾個例子」
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之戰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捌』 為什麼中國加了大豆關稅,大豆期貨大跌
大豆之類的主要都是從美國進口的吧!人家都是規模化生產,比如中國一家人種個幾十畝地,每斤糧食要一毛的利潤才能糊口(外行人,只是打個比方,到底多少我也不懂),但是美國農場主一家種個上萬畝地,一斤糧食只要一分錢利潤他就夠用的了(同樣只是比喻),所以美國的大豆運到中國,加上運費加上關稅依然比國內大豆要便宜,這就是國內的商人為什麼喜歡買外國糧食的原因。金龍魚就在我們市,聽所他們做油用的大豆都是從美國進口的
『玖』 貿易戰對期貨有什麼影響
鋼鐵行業——暗度陳倉,不必憂慮
由於美國對我國鋼鐵鋼材出口持續「雙反」,我國出口至美國的鋼材量在近幾年中佔比都較低。2017年美國共進口鋼材3593萬噸,進口中國鋼材產品78.4萬噸,位居第11位,僅佔美國進口總量的2.2%。近幾年中國鋼材出口走的「暗度陳倉」路線,具體來說就是先出口到東南亞地區,然後間接出口到美國,或出口到韓國繼續加工後再出口到美國,這些鋼材的出口總量甚至要大於直接出口至美國的總量。我國現貨市場還是以內銷為主,出口量幾乎低到可以忽略。我國內需依然較好,不必過分憂慮,我國整體經濟形勢依然較好,內需強勁。
新能源行業——影響有限,持續關注
2017年,中國新能源車出口表現突出,出口量達到10.6萬台,其中機動車的出口佔比達到10.01%;2017年新能源車出口金額達到了3.27億美元。分出口國來看,2017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純電動乘用車為214台,金額達到165萬美元;向美國出口的插電混動乘用車為1042台,金額為6115萬美元,在所有出口國家中美國排位第一。
中國一些自主品牌想要進入美國市場的戰略步伐可能受到影響。但美國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出口地,同時自主品牌不使用美國的技術和零配件,對銷量的影響很少,反而特斯拉等美國品牌進入中國可能會被徵收高額關稅。「早在雙反的時候,美系車部分車型就很受影響,美國這么大力度貿易戰的話,汽車行業肯定會受到波及。早在2011年,商務部宣布對產自美國的部分大排量進口汽車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涉及通用汽車、克萊斯勒及賓士、寶馬、本田的美國公司等企業。」
全球油氣行業——受到拖累,一路走低
對於油氣行業來說,整條石油供應鏈上,管道、平台、石油鑽機和加工設備都依賴於鋼鐵。美國油氣管道進口鋼鐵用量佔用於建設項目的鋼鐵總量的四分之三。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很可能對液化天然氣(LNG)新項目的投資造成破壞。LNG項目向來耗資頗巨,通常需要買家以固定價格作出長期承諾,以便為開發商提供財務上的確定性。若缺少了這份保障,開發商或許就不會為LNG終端項目開綠燈放行。
貿易戰可能拖垮全球經濟。盡管地緣政治危機令上周油價走高,但隨著中美展開貿易對決,股市情況一落千丈,能源股同樣大跌。目前,市場已經有所猜測,認為特朗普的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增長而言不是個好消息。受此影響,油價也將受到拖累,一路走低。
汽車產業——汽車無妨,零件遭殃
因為中美進出口汽車現在的數量並不是很多,所以進口車受到的影響不會太大,2017年中國進口車型排名前十的企業中,美系車企僅有林肯品牌。而林肯在2017年進口到中國市場的數量為6.47萬輛,同比增長78.5%。此外,新能源汽車領域,特斯拉2017年進口到中國的數量是1.7萬輛,同比增長51.6%。相比於中國市場年銷超過2000萬輛的基數而言,中美汽車進口市場的變動對於整體車市的影響不會太大。
但是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將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中國汽車零部件很多都是來自國際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進口原材料在中國生產後出口,因此影響的波及面世相對較廣的。
通訊行業——依存度低,影響有限
由於美國對華一直保持嚴禁美國運營商使用中國通信主設備產品的政策,所以華為、中興等的通信網路設備在美基本沒有銷售,市場依存度低,貿易戰對其影響不大。
化工行業——短期影響,問題不大
中美貿易戰會增加化工行業及其上下游的貿易成本,但短期看對化工行業影響較小,本次調查可能涉及的產品集中在機電、通訊、信息技術產品等高新技術產品方面,而化工領域主要為基礎原料,較少涉及到技術糾紛,而國內新材料又主要瞄準的是進口替代;而且,2017 年中國與美國在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方面的貿易逆差為7 億美元,不存在貿易順差,我們本次301 調查暫時對化工行業影響較小。
紡織服裝行業——訂單轉移,沖擊很大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同時,紡織品服裝出口也是我國貿易出口的重要組成。紡織品服裝出口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中的佔比維持在13%左右的水平。在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前10大市場中,美國占第一位,中國和美國在紡織品服裝貿易上有巨大貿易順差。目前美國對這個行業關稅不是很高,如中國服裝常見產品類關稅一般在10-20%左右,這些產品的關稅若提升至45%將對出口帶來較大影響。美國的貿易夥伴很多,除了中國外,它可以從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地進行采購,很容易會發生訂單轉移,作為貿易戰中美國強有力的一張牌,紡織服裝行業將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農產品行業——尚未開戰,已成重災
在美中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農業大宗商品儼然成為戰火的主攻區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大宗商品購買國,主要滿足飼料、食用油和生物燃料等需求。中國目前既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也是美國最大的大豆買家,大豆也是美國出口向中國的最大農產品。據美國大豆協會統計,每年美國農民生產的大豆有1/3銷往中國,總價值約為140億美元。該協會周四聲明稱,如果中國打擊報復大豆領域,將令很多美國農民失去賺錢能力、無法生活。因此,中國如果對美國的大豆和豬肉施加貿易報復,會因需求減少而壓低美國相應農產品價格。在今年阿根廷因乾旱減少豆粕出口的外部因素影響下,美國豆粕價格面臨上行壓力,進而增加美國養豬農戶的生產成本。
軍工產業——全天強勢,主力熱捧
此次中美貿易摩擦引起了全球市場的較大動盪,但越是市場情緒大幅波動時,越需要保持理性的態度。從長遠來看,此次中美貿易沖突將推動中國進一步加大國內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品牌競爭力。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軍工產業是最不受其影響的板塊之一,應當獲得超額收益。3月24日中國商飛C919大型客機第二架機成功執行一架次試飛。此外,隨著近期中美貿易戰持續發酵,波音作為美國最大出口商,存在被中國納入中止減讓產品清單的可能性,C919產業鏈有望間接受益於貿易戰升級帶來的進口替代效應。
電子行業——一定影響,觀望態度
大陸對美出口中電子終端比重較大,但國產品牌在美銷售較少,2017 年大陸對美出口電子和通訊產品總金額約為1600 億美元,約占對美出口總額的35%。總體而言大陸對美的消費電子產品出口以外資品牌組裝代工為主。國產品牌市場開拓仍集中於北美以外地區,其供應鏈受加征關稅影響較小。
組裝代工環節存在外遷可能,上游零組件仍趨於向大陸集中,在「貿易戰」背景下,關稅將成為電子產品組裝環節選址的重要考慮因素。過去十年,大陸電子產業已完成中低端領域的進口替代,同時正迎來歷史性的產業升級機遇,我們判斷低端的組裝環節未來或將出現外遷的趨勢(例如印度上調手機關稅後部份手機廠將組裝環節遷至享受關稅優惠的印尼)。而憑借資本優勢、工程師紅利等有利因素,大陸零組件企業有望向中高端產品線升級,持續提高產業話語權。
中國是美國電子公司的重要市場,美國對華出口中,電子信息類產品的比重約為40%,其中高端晶元、核心設備等是主要的電子產品,如果「貿易戰」發酵,對以上美企亦存在較大的負面影響。
『拾』 中國應如何應對美方貿易戰
第一,保持戰略定力,辯證看待中美貿易沖突對我國經濟的負面效應,努力爭取化危為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第二,堅持審慎原則,實行穩定、謹慎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穩步推進金融自由化進程。
第三,深化對外開放,營造穩定有利的貿易環境。其一,提高對美貿易雙向開放對稱程度,主動化解摩擦風險。進一步放寬外商准入,逐步加快金融領域等服務業對外開放步伐;結合國內對外消費需求,降低相關美國進口產品關稅,縮窄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減少兩國矛盾。其二,繼續推進與不同經濟體和國家的貿易自由化建設。
第四,未雨綢繆,做好應對貿易戰的准備工作。
積極應對潛在貿易戰。其一,准備好反制舉措,加強應對性和報復性措施的研判,提前制定報復清單。其二,利用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規則,聯合維護全球化大局的國家,商討反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其三,針對美國發動的貿易戰中違反國際規則行為,聯合有關國家向世貿組織等國際組織提起訴訟。其四,如果美國依然一意孤行堅持貿易摩擦擴大化,中國應當根據世貿組織規則提出報復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