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期貨 » 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期貨

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期貨

發布時間: 2021-04-23 21:17:55

Ⅰ 美國是怎麼樣應對20世紀初的金融危機

這次美國經濟危機之前,美國表面上一片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其實主要是由房地產市場虛假繁榮帶動的,美國的房地產交易投機過度.其現象可以用我們方便理解的一個比方來形容:
都說股票賺錢,我們全民去炒股票,錢都投進去了還不過癮,還想借錢生錢,就把手上的股票抵押了融資繼續買入股票,而有的銀行連你的抵押都不要就給你融資.
如此一來,風險就大量的積累下來了.
一旦哪一天,瘋狂的炒股熱潮有了退燒的跡象,股票也跌了,很多人也因還不上借款而割肉離場,又有很多人因還不上錢,抵押的財產被銀行收了去,還有很多銀行因為沒有留取足夠的抵押品,在貸款人無力還債的時候只好認賠.連鎖反應下來,個人破產,信貸機構破產,經濟蕭條,通貨膨脹.

美國政治界經濟界其實都是一幫政客,他們對管理國家經濟的能力實在不敢恭維,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病患一點都不察覺,採取的快速連續升息政策其實正是這次危機的導火索,此措施使得大量的貸款無法歸還,引發連鎖的壞帳反應,使美國不少金融公司以多米諾骨牌狀的倒下。

美國政府是想抑制一下過於旺盛的投資,壓縮信貸規模,以及控制被拉高了的物價,所以採取了緊縮銀根的政策,其中升息是一條,其他的還有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發行票據吸納貨幣市場上的資金等等。

現在他們已經把事情搞砸了,搞大了,是世界級別的經濟危機了。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雖然中國的經濟可以自給自足,可以靠擴大內需來保持經濟不倒退。但是中國的人口太多了,現在正是歷史上青壯勞動力最多的時候,如果出口受阻,僅僅靠內需生產,怎麼養得起這么多人口?
擔心是必要的。

美國利率下降以後,美元的升值能力降低,國際資本就會從美元撤出,轉為利率更高的歐元、英鎊,甚至是人民幣。以及從美國金融市場抽資轉投資於歐、亞,甚至非洲。
在美元貶值的狀態下,由於它是國際結算貨幣,那國際商品價格就要上漲,進而形成世界性的通貨膨脹,美國可以自己印刷美元,永遠不會買不起東西,只是不斷的印不斷的貶值罷了。而世界其他國家就受不了了,物價飛漲,加上商品出口減少,生產下降,...一系列的負面作用都出來了。世界各國一起幫美國救市的原因就是誰都承受不起自己手上的美元嚴重貶值,全世界都被美國綁架了.

危機持續的時間要看美國政府控制經濟的能力了,由於布希政府是政治強人、經濟小人,所以估計要恢復得等奧巴馬上台以後了,民主黨還是搞經濟有一套的,柯林頓政府時期就搞的不錯,當年給小布希留了1468億美元的財政盈餘,被小布希第二年就搞成了赤字,以後一直都是赤字,最近一個年度甚至要高達4900億美元。估計約得等上等一年多吧

Ⅱ 美國期貨市場什麼時候成立的

1848年,第一個近代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之初,還不是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它只是一個集中進行現貨交易和現貨中、遠期合約轉讓的場所。
在期貨交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次堪稱革命化的變革,一是合約的標准化,二是結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標准化期貨合約。1891年,明尼阿波里斯穀物交易所首先成立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漸趨完善,期貨市場結構才算健全起來。

Ⅲ 20世紀初美國經濟為什麼發展迅速

:⑴因為美國在電力方面領先一步。除直接採用新技術新設備外,還因為在美國①內戰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②資源豐富;③大量的歐亞移民提供了技術和勞力;④吸收了大量歐洲剩餘資本。
⑵經驗:發展經濟要積極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更新設備,擴大海外市場,引進外資。⑶教訓:①不能固步自封,拒絕先進技術和外來資本。②充分利用國內資本,發展民族工業。

Ⅳ 描述一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整體社會現狀。

南北戰爭和戰後南方重建時期(1861——1877年)

1861-1865年的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事件。由於林肯政府在1862年實行了解放奴隸、推行宅地法等一系列革命性措施,使戰局自1862年下半年起發生了有利於北方工業資本主義的變化。其最終結局是資產階級戰勝了南部種植園奴隸制,從而排除了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最大內部障礙。從此,美國經濟走上了迅速發展的嶄新階段。

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是1865-1887年的南方重建時期。這是南北雙方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爭取資產階級經濟民主和政治民主斗爭的繼續。它經歷了林肯、約翰遜兩任總統和國會激進派的三個重建方案階段,盡管南方重建是以南北兩種勢力的妥協而告終,但是,南方的社會經濟結構已經向著資本主義的農業緩慢地轉化,南北雙方的矛盾已經發生了相應的重要轉化,即代表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政治勢力矛盾轉為代表維護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的不同利益集團的內部派別爭斗。

整個說來,戰後的南方經濟制度和社會政治已經發生了有利於工業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發展的緩慢變化,但是這種妥協也使美國保持了美國南北兩地的巨大差距,南方依然保留了某些奴隸制的殘余形式和勢力。

近代工業化的完成和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時期(1877——1898年)

這是美國經濟發展史上的狂飆時期。美國開始了電力革命和內燃機革命為標志的科學技術革命,在世界當時的最高水準上完成了近代工業化,趕上了德國和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大國。與此同時,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為典型的現代化企業組織、托拉斯國家,出現了普爾、托拉斯、控股公司等現代化組織,進入了現代資本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

在政治領域,美國形成了主要代表壟斷資本主義利益的資產階級兩黨制,隨著近代工業化和都市化的興起,以及工農運動的高漲,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在思想領域,這一時期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進步主義、民粹主義和擴張主義思潮流行。

在外交領域,美國開始結束了早期孤立主義外交,奉行積極的對外擴張政策的轉變。

整個說來,這是一個世紀之交的大轉折時代。它開始了由自由競爭為主的時期向以壟斷為主時期的轉變;由近代農業國為主到現代工業國的轉變;由以農村為主的社會向以城市為主的社會的轉變;由早期技術革命向近代新技術革命的轉變;由自由放任到局部時期和部門的國家干預的轉變;以及由大陸擴張到開始海外擴張的轉變。
美國現代史(1898——當今)

1898年美西戰爭以來的美國現代史已經整整100年了。這是美國現代資本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時期。也是美國人民和進步人士反對寡頭統治,爭取民主和進步與社會平等的斗爭歷史。又是現代資本主義的不斷改革和調整的時期。美國在這一時期由世界工業大國迅速發展為1945年的世界頭號超級大國,並一直保持到今天。整個說來,這一時期美國的發展和比較快速的發展是主要的。現代美國的發展也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發展階段。

1)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經濟高速發展時期(1898——1929年)

美西戰爭標志著美國由自由資本主義向現代資本主義的轉變,也是劃分美國近代和現代歷史的界標。美西戰爭的結果使美國名副其實地步入了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走上了對外經濟擴張的道路,在遠東美國制訂了「門戶開放」政策。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大發戰爭財,並於1916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戰後的2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到新的高峰。由於美國通過西奧多·羅斯福的「公平交易」、伍德羅·威爾遜的「新自由」政策、美國的進步主義運動,以及20年代美國經濟的自由放任,現代資本主義的經濟和政治統治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但在這同時,也孕育著潛在的嚴重危機。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先是中立,隨後參戰,這時在經濟和政治實力上,基本上仍然是一個羽毛未豐的新興現代化的資本主義國家,她企圖稱霸但是力不從心,在巴黎和會上受挫。戰後,美國在鞏固拉丁美洲基地的同時,開展了全球范圍內的爭奪經濟霸權的斗爭。
2) 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1929——1945年)

1929-1933年,美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空前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赫伯特·胡佛總統的自願聯合政策未能制止危機的蔓延。1933年3月富蘭克林·羅斯福上台執政,實行新政。他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通過強化國家全面干預金融財政、工業、農業、公共工程、社會保障等領域,緩解了經濟危機的嚴重惡果,保護了勞動生產力,避免了美國走上法西斯主義的道路,並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准備的物質條件。

羅斯福新政的改良措施是有利於現代化發展的進步改革舉措,它的全面強化國家干預政策使壟斷主義發展到國家壟斷資本的新階段,標志著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成熟,對於現代美國歷史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深遠影響。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先是中立,1941年底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參加組織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美國在經濟上發揮了民主國家兵工廠的作用;在軍事上通過組織參加一系列重大戰役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政治上推動了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和發展,保證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這次戰爭的結果,使美國成為得益最大的唯一超級大國,奠定了美國在戰後稱霸資本主義世界的基礎。

3) 戰後最初25年稱霸資本世界的鼎盛時期(1945——1969年)

美國在這一時期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高峰。由於以原子能技術、宇航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發展為標志的新科學技術革命,在美國的興起推動美國經濟高度現代化的發展。加上美國現代企業組織的新發展,國家和國際壟斷組織的新發展以及跨國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國成為高度現代化的超級大國,並開始向後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轉化。

60年代是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時期,在這期間,美國由海外擴張走向全球擴張,奉行對蘇冷戰和對華遏制政策,也與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發生尖銳對抗,還與願意與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改善關系的西歐與日本發生矛盾。在對內政策上,戰後初期,美國一度強化了反共主義的麥卡錫主義反民主政策,不過整個說來,美國依然實行擴大資產階級民主體制的政策。

在經濟上,從杜魯門的「公平施政」到肯尼迪的「新邊疆」政策和約翰遜的「偉大社會」政策,都在新的條件下不同程度地繼續推行羅斯福的新政政策。而艾森豪威爾的折衷路線的「現代共和黨主義」,也沒有改變強化國家干預和福利國家政策的基本軌道。
4) 繼續超級大國地位的時期(1969年以來)

70年代以來,美國仍然保持全球超級大國地位,90年代起美國更成為唯一的全球超級大國,它的整體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依然保持超強地位。盡管美國經歷經濟滯脹和1979-1982、1990-1992年的三次經濟危機,但是整個說來美國經濟仍然在發展,80年代中期和1992以來經濟發展出現少有的好勢頭。不過為了適應滯脹經濟和國際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在國內經濟政策上美國面臨控制政府幹預規模和重點,強化市場經濟機制的重大調整,尼克松的「新聯邦主義」、卡特的「反滯脹政策」、里根經濟學的振興經濟政策、以及柯林頓新民主黨人刺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經濟政策都證明了這一發展趨勢。

在外交政策上,美國實行了比較現實主義路線的重大調整。在政治和思想領域,美國的保守主義思潮明顯強化。

總結:
1898年以來的一百年間,美國的現代化和後現代化水平、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物質和文化社會生活現代化水平一直領先於世界各國。美國作為實力最強的大國工業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從1894年以來已整整104年了。1916年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在各個經濟領域佔有全面的優勢, 20年代美國成為汽車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1938年 美國占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的36%。二戰後的1948年,美國佔54.8%,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的53年裡美國一直是超級大國。整個說來當代美國的經濟處在歷史上繼續大發展的時期;盡管和西歐、特別是日本、德國相比70 年代以來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的發展差距一度相對縮小;作為超級經濟大國的,美國的經濟霸權雖然一度相對衰落, 但是90年代美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地增長使美國的經濟超強地位得到鞏固。

美國富有活力表現在美國私人經營和國家、集團、私人壟斷所有制兼顧;市場經濟為基礎兼顧政府幹預。

美國是壟斷主體的民主共和制國家(以壟斷資本民主為主體的利益集團化,政治民主化趨勢)。

實行自由主義為指導的思想多元化(以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共和主義為主體的思想多元趨勢)。

推行向全球開放的吸收外來移民政策;推進美利堅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以基督教新教為主體的世界各教派林立趨勢。

以WASP文化為主體各族文化共存和交融的趨同存異趨勢)

2.外來移民持續不斷的國家

3.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國家

在資產階級國家中美國是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國家。它是資產階級的主體民主,錢袋民主。神化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制,把它說成是唯一優越的制度,顯然是一種偏見。而認為這種民主完全是子虛烏有,甚至十分反動,也是一種偏見。

美國的民主制包括共和制、聯邦制、成文憲法、兩院制、總統制、兩黨制、司法制、選舉制等特色。在國家政權形式方面,美國實行的資產階級共和制,而不是像英、荷、日本那樣的君主立憲制。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相互關系方面,美國實行的是二元聯邦制,而不是像英、法、日那樣的單一中央集權制,它比聯邦德國、加拿大的聯邦制更典型。

在憲法形式方面,美國實行的是以修正案作為補充形式的穩定的成文聯邦憲法,而不是像英國那樣的不成文憲法或者像法國那樣幾經更替的成文憲法。

美國的權力結構是三權分立相互制衡。在立法機構方面,美國實行的是由各州選民選舉產生的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兩院制,而不像英國那樣的上院和下院,也不像聯邦德國那樣上院由州任免,法國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

在行政權力方面,美國實行的是總統制而不是像英國、日本那樣的首相或總理的內閣制,也不像法國那樣由總統任命總理的組閣制。

在司法權力方面,實行的是逐級法院制和專項法院制度。

在政黨制度方面,美國實行的兩黨制,而不是像法國和義大利等多數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實行的多黨制,或日本那樣的名義上多黨制實際上的自民黨的一黨制,以及英國那樣的工黨和保守黨的兩黨制。在美國還以第三黨作為兩黨制的補充,它排除了任何第三黨執政的可能性。

在選舉制度方面,美國則實行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的直接選舉制。

美國還是統治集團內部民主爭論的主體民主制。多年來在內政外交和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政策上,在有利於美國國家利益的范圍內允許存在各種傾向的爭論。例如在政府職能上的大政府和小政府之爭,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制之爭等。

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在特定時期還以非民主的法西斯手段為補充。在本世紀30年代出現過法西斯思潮的泛濫,在50年代初期出現過麥卡錫主義的橫行,但是,它們不是統治階級維護長治久安的明智之舉。

美國資產階級的民主擴大有一個過程。例如獨立和自由權力的擴大,由契約傭僕白人身份到白人自由民身份,由黑奴到自由黑人身份,由非自由人的印第安人到具有公民權身份的印第安人。在參政權問題上,選舉權的限制逐步縮小和取消,參政人由少數政治活動家參政到某些中下層代表人物的參政, 由白人到黑人再到印第安人,由男子到婦女。還有經濟平等權力的擴大,表現在市場經濟領域中的公平、公正和公開,反托拉斯立法和公平競爭法規的制定,還有通過社會福利保障機制實行財富的再分配等。

美國的政治生活中也有資產階級的民主和改革傳統。它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的殖民地自治議會和1620年的外來移民的「五月花號公約」。

從1776年的獨立宣言到1878年的聯邦憲法和1791年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即權利法案。從傑斐遜民主思想到傑克遜的民主政治。

從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林肯關於「民有、民治、民亨」的政府的葛底斯堡著名演說,到1866年的給黑人以充分民主權利的憲法第14條修正案。

從19世紀末的平民黨主義到20世紀初的進步主義運動。

從西奧多·羅斯福的「公平交易」到伍德羅·威爾遜的「新自由」,再到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和1941年的大西洋憲章、「四大自由」。

從杜魯門的「公平施政」到肯尼迪政府的「新邊疆」政策和林登·約翰遜政府的「偉大的社會」政策,直到柯林頓政府的「新民主黨人」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大眾爭取民主權利的改革措施。

4.商品經濟和壟斷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國家

美國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典型;也是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典型;以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典型。可以這樣說,作為資本主義的工業化國家,美國是後起的,作為現代資本主義壟斷組織的國家,美國又是老牌的。它是一部典型的商品經濟和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美國現代化的發展和現代化生產方式和組織相同步,認為美國的商品經濟發展都是資本主義性質從而需要加以排斥,顯然把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和資本主義的性質相混同,但是認為這種發展沒有美國特色,不符合美國資本主義的利益也是不對的。

5.對外開放和社會機制不斷調整的國家

這個問題可以概述表現為以下四點:第一,人口流動的王國;第二,對外貿易的超級大國;第三,門戶開放的國家;第四,不斷進行改革和政策的國家。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開放國家。從北美殖民地時代起,美國就和對外開放結下了不解之緣。沒有開放,北美大陸不可能在17世紀早期就出現資本主義制度;沒有開放既不會有美利堅共和國的誕生,也不會有美利堅民族的形成。美國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北美大國的形成是和美國對外開放、對內搞活分不開的。在現代史上,沒有開放也就沒有20世紀美國的大發展。

美國不僅是一個外來移民的國家,而且是一個國內居民頻繁流動的王國。它是美國商品經濟高度發展和連續不斷的外來移民潮的產物,又是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因。流動中的北美大陸表現為居民遷移分布的不斷變化,以及都市化的迅速發展和城市、農村居民人口分布的急劇變化。它反映了美國人口重新分配的遷移率。

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為高遷移率提供了客觀經濟前提;西進運動和大陸擴張是高遷移率的強大動力;近代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又有力地推動高遷移率的發展;交通運輸和通訊事業的先導又為高遷移率創造了有利環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和美利堅民族的創新精神都是高遷移率的推動因素。美國良性的人口頻繁流動有利於美國經濟現代化的進程;有利於美國社會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有利於美國的合理布局和整體發展;也有利於人口素質的提高。

作為從貿易立國到對外貿易的超級大國,沒有對外貿易就沒有美利堅共和國的建立;就不會有美國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就不會有超級大國的形成。在貿易大國的進程中,美國採取了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兼顧和交替的政策。作為開放型的美利堅共和國的一個重要表現是,自20世紀以來,美國基本上推行門戶開放式的外交政策。從對華門戶開放到全球門戶開放政策,充分顯示了在全球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進程中,這種政策對於國際關系產生的深遠影響。

至於不斷進行改革和政策調整,我們將在後面幾講中詳細闡述。美國的改革開放之路告訴我們,美國在短短的不到400年內,從荒原發展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得力於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美國特色。在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中,美國的改革開放執西方世界之牛耳。

Ⅳ 美國20世紀初金融大恐慌

在金融監管缺位的情形下,市場投機者的破壞力量往往是難以估量的。二十世紀初,在加拿大一夜暴富的投機家海因茲來到華爾街,控制了幾家銀行,開始對銅礦股票的投機操縱,不過他在這里遭到了老對手的清算,最終反而賠上了老本。然而,對華爾街而言,這並不是一場勝利,海因茲事件引發了銀行擠兌,最終引發了1907年的金融大恐慌。沒有中央銀行,美國政府對此束手無策。所幸J.P.摩根和他的摩根銀行站出來充當了中央銀行的角色,才最終挽救了美國經濟。

美國期貨行業發展到什麼程度

期貨市場,作為市場經濟體系的高級組織形式,在美國得到了完備的發展。從品種創新、制度創新到市場監管、風險管理,美國期貨市場體系達到了一種成熟的境界。其成功的運作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現代市場經濟所關注和效仿的典範。 美國金融期貨之父利奧·梅拉梅德說過,「有史以來,預測未來就是一個存在風險的職業。好消息總是受到歡迎,但是如果沒有實現,或者恰恰和預期相反,則會遭到痛斥。自期貨和期權問世以來,就一直被視為神秘,時常遭受惡意攻擊,而且常常還成為一些不討人喜歡的經濟現象的替罪羊。」19世紀初期,美國的現代期貨交易從中西部邊疆地區發源,芝加哥城市的商業發展和中西部地區肥沃的平原盛產的小麥及其他農產品,促成並奠立了現代期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當時的狀況是,沒有立法進行規范,美國的期貨市場呈現著投機過度和混亂無序的狀態。尤其是在美國內戰之後,由於通貨緊縮導致商品特別是農產品價格長期低迷,農民的經濟權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因此,規范的法律法規和嚴密的市場監管體系,急需在期貨市場實現,以維護市場秩序的正常,這種探索和努力歷經100多年仍在不斷進行著。 1974年,美國國會修訂期貨交易法律法規,頒布《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法》,宣告了美國期貨交易的管理體制由聯邦政府(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簡稱CFTC)監管、行業協會(美國期貨業協會,簡稱NFA)自律和交易所自我管理三級管理體制相結合的模式正式構成。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等違法犯罪行為得以有效控制,公開公正透明的交易場所也逐步成為現實,投資者的利益切實得到保護。綜觀美國期貨市場監管體系,其主要特點是體系規范,分工明確,管理嚴密。三層監管框架,相互補充,起到預測風險、解決漏洞、懲罰違規等作用,以明確的職責維護市場的穩定。 CFTC是美國期貨市場的最高管理和監督機構,它具有總攬全局的權力,對所有期貨交易活動進行管轄。如它依據期貨行業協會與交易所的報告,取締活動中的各種欺詐行為;向公眾宣布各種期貨交易信息,保證信息的公開化等。為了維持交易市場的穩定和有序,交易活動的公平、公正和公開,CFTC採取了這樣一些做法: 首先是保持與期貨交易所、交易商、清算行等期貨交易機構的全面接觸,了解期貨交易信息,尤其是期貨市場的大戶持倉部位,以確保信息透明,防止大戶操縱,做好風險防範。 其次是針對緊急風險採取控制行動,如提高保證金、強制平倉等。這兩種措施是比較常用有效的,但強制平倉的手段極少使用,因為一旦採取不當,則會帶來相當大的交割風險,給市場造成混亂的局面。調整保證金,則比較通行。但在調整前,要先採用「標准投資組合風險分析系統」即SPAN系統來評估市場的風險程度,由此計算出相應的保證金水平,這樣有利於提高資本的利用率。 NFA是美國的全國期貨協會,是一個行業性自律組織,由期貨行業人士組成。它的主要職能是確保客戶得到公正待遇,維護市場秩序。這里的客戶是指所有在美國從事期貨交易的期貨公司與經紀人。根據美國國會的特別立法,凡是在美國從事期貨交易的期貨公司與經紀人,都必須加入全國期貨協會。為確保客戶得到公正的待遇,NFA在全行業實施有效的監管。 首先是監控市場上的交易行為,主要是通過訓練有素的職員來監控,同時要審查交易所報告的數據,進行必要的問詢。一旦發現市場違規行為存在,如錯誤報單、轉移交易記錄和交易所記錄等,則需向交易所的有關委員會報告有關的結果。其次,對於期貨公司與經紀人的財務狀況要進行檢查和監督,以保證其經營資金保持在規定的水平之上。一旦發現達不到規定的水平,期貨公司與經紀人就將受到罰款、停業等嚴厲處分。同時,全國期貨協會建立了一個仲裁系統,用以處理客戶與會員之間或會員與會員之間的各種糾紛。會員必須服從全國期貨協會作出的裁決。 美國的期貨交易所是交易進行的場所,是期貨交易的自我監管組織,它的監管職能有: 首先要對交易所內的會員資格和會員行為進行監管。審核會員資格,要調查申請者的信用狀況、財務責任范圍、個性以及廉潔性等問題。一旦會員審資格核通過,會員的行為則要受到嚴格的監督,會員的交易行為要符合規定。 其次,交易所對場內交易人或經紀人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這種監管一方面要求場內交易人必須具有良好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另一方面,不允許場內交易人進行違規交易,如不允許交易人之間私下協議買賣合約等。 為維持良好的市場秩序,保證市場公開公正透明的運行,從而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增加市場的流動性,交易所需盡力去發現市場中潛在的風險苗頭以防範於未然。 剖析和研究美國期貨市場監管的三層體系,我們可以得到這樣兩點啟示: 其一,以風險事故的事先防範以及動態監控為核心內容。期貨市場到處布滿了陷阱又開滿了鮮花,令人生畏又令人神往。期貨交易是風險交易,但這種風險還是可控的,交易規則的穩定性、計算機的技術性、交易程序的合理性和交易所執行管理政策的公正性等不確定的因素,可以通過預先防範以及動態監控來克服。美國的市場監管體系從期貨交易所、到全國行業協會、再到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層層把關,搞好環節審查、控制主體行為、嚴懲違規現象,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開,有效地維護了市場的穩定。 其二,交易所和行業協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交易所是期貨交易的基層組織,是最直接的反饋信息源,期貨行業協會則處於「上傳下達」的地位,聯結著政府與交易所。它們都是在國家層次上進行監管的基礎,而只有從國家層次上對期貨市場進行監管,才能保證整個市場的有序,從而保證整個國家資本市場的穩定,保證市場經濟的體系的正常運轉。 美國規范化的期貨市場監管體系,對於完善中國期貨市場的監管體制,建立新型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監管模式很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中國的期貨市場建立和發展的歷史僅有10多年,時間短、規模小,缺乏相適應的法律法規環境,對於市場風險的預測、市場違規行為的防範還不夠嚴密,給市場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借鑒美國的市場監管體系,完善監管體制,建立期貨交易所、行業協會、政府三級監管模式,同時協調好三者之間的關系,來逐步接近市場管理模式,完善市場經濟體系。

Ⅶ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都發生什麼大事了

資本主義大蕭條。

1929年,發生了資本主義大蕭條,大蕭條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都受到牽連。經濟大恐慌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大批的農民被迫放棄耕地,工廠商店關門,銀行倒閉,一片蕭條。

二十年代的繁榮,主要歸因於自然資源充裕,工農業生產增長,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提高,消費擴大和對外貿易興旺。然而,許多美國人的貧困處境和國民經濟之存在某些薄弱環節,導致了大蕭條的爆發。盡管如此,直到二十年代末,大多數美國人還盲目樂觀地相信繁榮仍將繼續下去。

(7)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期貨擴展閱讀

大蕭條的普遍影響導致了:

1、提高了政府對經濟的政策參與性,即凱恩斯主義;

2、以關稅的形式強化了經濟的民族主義;

3、激起了作為共產主義替代物的浪漫-極權主義政治運動(如德國納粹)。大蕭條相對於其他單一原因來說是最能夠解釋為什麼在1932年到1938年之間歐洲大陸和拉丁美洲各國政治逐漸右翼化。

4、使德國、義大利、日本為了擺脫大蕭條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與法西斯主義道路。

5、阿道夫·希特勒、貝尼托·墨索里尼、東條英機等獨裁者的崛起,間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6、為蘇聯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時期。

這場災難使中歐和東歐許多國家的制度破產了:導致了德國銀行家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進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國有很大投資的英國銀行家。

資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都帶來了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銳減:沒有市場必然使工廠關閉,貨物越少,貨物運輸也就越少,這必然會危害船運業和造船業。在所有國家中,經濟衰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1932年的最大數據)。

大蕭條對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響,使得在一個幾乎被歐美銀行家和商人企業家完全支配的地區失去了外資和商品出口。

Ⅷ 20世紀初的美國

20世紀初的美國只是資本主義強國
計算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間發明(20世紀50年代)
美國70年代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互聯網才在美國發展起來

Ⅸ 美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期貨市場作市場經濟體系高級組織形式美完備發展品種創新、制度創新市場監管、風險管理美期貨市場體系達種熟境界其功運作已世界各發展現代市場經濟所關注效仿典範
美金融期貨父利奧·梅拉梅德說史預測未存風險職業消息總受歡迎沒實現或者恰恰預期相反則遭痛斥自期貨期權問世直視神秘遭受惡意攻擊且些討喜歡經濟現象替罪羊19世紀初期美現代期貨交易西部邊疆區發源芝加哥城市商業發展西部區肥沃平原盛產麥及其農產品促並奠立現代期貨市場形發展狀況沒立進行規范美期貨市場呈現著投機度混亂序狀態尤其美內戰由於通貨緊縮導致商品特別農產品價格期低迷農民經濟權益受極損害規范律規嚴密市場監管體系急需期貨市場實現維護市場秩序種探索努力歷經100仍斷進行著
1974美修訂期貨交易律規頒布《商品期貨交易委員》宣告美期貨交易管理體制由聯邦政府(美商品期貨交易委員簡稱CFTC)監管、行業協(美期貨業協簡稱NFA)自律交易所自我管理三級管理體制相結合模式式構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犯罪行效控制公公透明交易場所逐步現實投資者利益切實保護綜觀美期貨市場監管體系其主要特點體系規范工明確管理嚴密三層監管框架相互補充起預測風險、解決漏洞、懲罰違規等作用明確職責維護市場穩定
CFTC美期貨市場高管理監督機構具總攬全局權力所期貨交易進行管轄依據期貨行業協與交易所報告取締各種欺詐行;向公眾宣布各種期貨交易信息保證信息公化等維持交易市場穩定序交易公平、公公CFTC採取些做:
首先保持與期貨交易所、交易商、清算行等期貨交易機構全面接觸解期貨交易信息尤其期貨市場戶持倉部位確保信息透明防止戶操縱做風險防範
其針緊急風險採取控制行提高保證金、強制平倉等兩種措施比較用效強制平倉手段極少使用旦採取則帶相交割風險給市場造混亂局面調整保證金則比較通行調整前要先採用標准投資組合風險析系統即SPAN系統評估市場風險程度由計算相應保證金水平利於提高資本利用率
NFA美全期貨協行業性自律組織由期貨行業士組主要職能確保客戶公待遇維護市場秩序客戶指所美事期貨交易期貨公司與經紀根據美特別立凡美事期貨交易期貨公司與經紀都必須加入全期貨協確保客戶公待遇NFA全行業實施效監管
首先監控市場交易行主要通訓練素職員監控同要審查交易所報告數據進行必要問詢旦發現市場違規行存錯誤報單、轉移交易記錄交易所記錄等則需向交易所關委員報告關結其於期貨公司與經紀財務狀況要進行檢查監督保證其經營資金保持規定水平旦發現達規定水平期貨公司與經紀受罰款、停業等嚴厲處同全期貨協建立仲裁系統用處理客戶與員間或員與員間各種糾紛員必須服全期貨協作裁決
美期貨交易所交易進行場所期貨交易自我監管組織監管職能:
首先要交易所內員資格員行進行監管審核員資格要調查申請者信用狀況、財務責任范圍、性及廉潔性等問題旦員審資格核通員行則要受嚴格監督員交易行要符合規定
其交易所場內交易或經紀進行嚴格監督管理種監管面要求場內交易必須具良專業能力職業道德另面允許場內交易進行違規交易允許交易間私協議買賣合約等
維持良市場秩序保證市場公公透明運行吸引更投資者參與增加市場流性交易所需盡力發現市場潛風險苗防範於未
剖析研究美期貨市場監管三層體系我兩點啟示:
其風險事故事先防範及態監控核內容期貨市場處布滿陷阱滿鮮花令畏令神往期貨交易風險交易種風險控交易規則穩定性、計算機技術性、交易程序合理性交易所執行管理政策公性等確定素通預先防範及態監控克服美市場監管體系期貨交易所、全行業協、再商品期貨交易委員層層關搞環節審查、控制主體行、嚴懲違規現象做公平、公公效維護市場穩定
其二交易所行業協起至關重要作用交易所期貨交易基層組織直接反饋信息源期貨行業協則處於傳達位聯結著政府與交易所都家層進行監管基礎家層期貨市場進行監管才能保證整市場序保證整家資本市場穩定保證市場經濟體系運轉
美規范化期貨市場監管體系於完善期貨市場監管體制建立新型適合情監管模式重要借鑒啟示作用期貨市場建立發展歷史僅10間短、規模缺乏相適應律規環境於市場風險預測、市場違規行防範夠嚴密給市場發展帶嚴重影響必要借鑒美市場監管體系完善監管體制建立期貨交易所、行業協、政府三級監管模式同協調三者間關系逐步接近市場管理模式完善市場經濟體系

Ⅹ 20世紀初美國金融大恐慌

20世紀之初,海因茨在加拿大暴富,後來來到了華爾街,很快就控制了幾家銀行,開始對銅礦股票進行操縱,他本人因為對手的清算賠了乾乾凈凈,但引發了銀行擠兌風潮。其內在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對資本市場採取了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的做法,美國的資本市場的發展基本上處於監管缺乏,政府座位有限,投機盛行,交易所各自為戰的狀態,也正由於此,美國早期資本市場「坐莊」丑聞層出不窮,各級官員腐敗,公信力缺失。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