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盤期貨結算價和收盤價區別
㈠ 期貨開盤參考價與收盤價不一樣
期貨沒有開盤參考價的說法,開盤價格是集合競價產生的。
(一)開盤價,是指某一期貨合約開市前 5 分鍾內經集合競價產生的成交價格。集合競價未產生成交價格的,以集合競價後第一筆成交價為開盤價。第一筆成交價按《鄭州商品交易所交易規則》有關撮合原則的規定確定,此時前一成交價為上一交易日收盤價。
(二)收盤價,是指某一期貨合約當日交易的最後一筆成交價格。
(三)最高價,是指一定時間內某一期貨合約成交價中的最高成交價格。
(四)最低價,是指一定時間內某一期貨合約成交價中的最低成交價格。
(五)最新價,是指某一交易日某一期貨合約交易期間的即時成交價格。
(六)漲跌,是指某交易日某一期貨合約交易期間的最新價與上一交易日結算價之差。
(七)最高買價,是指某一期貨合約當日買方申請買入的即時最高價格。
(八)最低賣價,是指某一期貨合約當日賣方申請賣出的即時最低價格。
(九)申買量,是指某一期貨合約當日交易所交易系統中未成交的最高買價申請買入的下單數量。
(十)申賣量,是指某一期貨合約當日交易所交易系統中未成交的最低賣價申請賣出的下單數量。
(十一)結算價,是指某一期貨合約當日成交價格按成交量的加權平均價。當日無成交的,以上一交易日的結算價作為當日結算價。結算價是進行當日未平倉合約盈虧結算和制定下一交易日漲跌停板額的依據。
(十二)成交量,是指某一期貨合約在當日交易期間所有成交合約的雙邊數量。
(十三)持倉量,是指期貨交易者所持有的未平倉合約的雙邊數量。
㈡ 期貨交易里的內盤,外盤是什麼意思
內盤:以買入價成交的交易,買入成交數量統計加入內盤。
外盤:以賣出價成交的交易。賣出量統計加入外盤。
內盤,外盤這兩個數據大體可以用來判斷買賣力量的強弱。若外盤數量大於內盤,則表現買方力量較強,若內盤數量大於外盤則說明賣方力量較強。通過外盤、內盤數量的大小和比例,投資者通常可能發現主動性的買盤多還是主動性的拋盤多,並在很多時候可以發現莊家動向,是一個較有效的短線指標。
(2)外盤期貨結算價和收盤價區別擴展閱讀:
期貨交易注意事項:
一、充分了解交易品種的交易制度
期貨市場的保證金制度、強行平倉制度、限倉制度、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等都是與證券市場不同的,充分了解期貨市場的交易制度對了解期貨市場風險來源及如何控制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嚴格進行資金管理
一般而言,未獲利的隔夜持倉要控制在資金的30%以下。對於初入期市者來說,研判行情的漲跌應該放在第二位,資金管理是第一關。它考驗的是投資者思維及操作上的嚴謹,隨意操作,單量時大時小是期貨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實中,並非期貨高手就比新手判斷得更准確,他們只是在資金管理、操作技巧上比新手更有經驗。還有的投資者更是拿股票操作的方法做期貨,滿倉進行交易,在期貨市場這樣操作的結果是只要一次失誤就可能血本無歸。所以期貨市場投資還是應該堅持資金管理的原則,切勿孤注一擲。
三、方向不對時要及時止損
股民炒股票炒成"股東|是常有的事,主要是認為股市風險小,再跌也不會虧完。期市裡就不存在這種僥幸,但有些投資者感覺自己的倉位輕,或者有了些贏利,就不能嚴格按照自己的指令或者就乾脆沒有想過止損,這都是期貨中的大忌。
四、不怕錯就怕拖
有些投資者總怕一止損就是最高點或最低點,抱著再守一守的想法,但期貨市場的變化可能是瞬息萬變的,如果萬一是個極端行情,不止損就可能會遭到滅頂之災,而止損卻最少還可以讓自己有繼續交易的機會。總之做期貨要當斷則斷,這也是止損觀念中的一部分。
五、把握拋空機會
期貨交易是可做多頭也可做空頭的"雙程路|。一般交易者受股票、房地產投資的傳統思維限制,初接觸期貨買賣時,往往對先買後賣易於接受,而對先賣後買則難於理解,因此對做多較有興趣,對拋空總覺得有點不踏實,從而錯過了不少賺錢的機會。
六、謹防贏錢害怕,虧錢膽大
這是初入市者最常犯的錯誤,人在贏利時,往往害怕利潤再吐回去,就急急忙忙獲利離場,結果後面一大段都沒賺到。虧錢時老抱有幻想,總認為自己能熬出頭,可能前面幾次都熬回來,但有一次沒熬回來,那就要離開期貨市場了。
七、不要降格為賭徒
抱著賭大小的心理投入期貨市場,容易陷入盲目性,從而無視支配行情漲跌背後的資金供求、市場心理、宏觀變化、圖表信號、大戶手法等等基本因素,行情分析靠亂猜,投資方向憑靈感,是所謂的盲人騎瞎馬。
㈢ 請問期貨的開盤價是如何定的
開盤價是指某一期貨合約開市前五分鍾內經集合競價產生的成交價格。集合競價未產生成交價格的,以集合競價後第一筆成交價為開盤價。第一筆成交價格按《商品交易所交易規則》第六十條規定確定,此時前一成交價為上一交易日收盤價。
㈣ 什麼是期貨
交易信號是通過技術指標運行情況來進行分析的常規形態,但這個信號也不完全是准確的,具體還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分析。而其實在期貨市場上是沒有絕對的什麼交易信號的。技術指標給出的形態信號,一般來講是參與者的一個心理界限,只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作用。
好的交易信號都是在某一次贏利裡面可以賺取整個交易時間段裡面大部分財富,如果.不去執行每一個交易信號的話,最終就不可能賺取足額的財富。
當錯過以後就會在不斷的發展中,慢慢的失去了對信號的信心,就算是執行了,但是頻繁的止損,有時甚至是連續的止損,在持倉過程中,也逐步的開始了松動,不會等待下一次平倉信號的出現再平倉離場,在這種不斷的反復中,一般的散戶就會去找別的交易信號,但是他們又在重復著上一個輪回,最終逐步的迷失了自己,持倉能力也越來越弱,甚至只能做短線。而短線交易者如果沒有足夠的反應能力,同時又經常性的持倉過夜,則有可能隨著時間的發展就讓自己的資金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最終也對期貨市場失去了信心,這樣最終就會離開市場。
㈤ 期貨收盤時候的均價對第二天的開盤價有什麼影響嗎
第二天開盤是由開盤前五分鍾集合競價而產生的。這個時候,如果消息面平淡,市場行情沒什麼變化,則往往集合競價會以當天的結算價位基礎。如果在消息面平淡的情況下,當天尾盤收盤時,期價被強力拉升,那人們往往覺得走勢較強,集合競價的時候,喊出的價格會稍高從而導致第二天的開盤價有小幅高開。所以,理論上說,收盤時的均價是第二天開盤價的重要參考指標。同時,收盤時的走勢,對集合競價者的心理影響,能影響到第二天的開盤價。開盤價,還會受到經濟形勢,重大事件的發生,國外相同品種或相關品種都殺跌或暴漲等影響。其實,直接影響到開盤價的,是集合競價的參與者的心理情況。如果他們認為價格要高,開盤價就會高。
㈥ 為什麼期貨,開盤價和收盤價不一樣呢
開盤價又稱開市價,是指某種證券在證券交易所每個交易日開市後的第一筆每股買賣成交價格。世界上大多數證券交易所都採用成交額最大原則來確定開盤價。
如果開市後一段時間內(通常為半小時)某種證券沒有買賣或沒有成交,則取前一日的收盤價作為當日證券的開盤價。如果某證券連續數日未成交,則由證券交易所的場內中介經紀人根據客戶對該證券買賣委託的價格走勢提出指導價,促使成交後作為該證券的開盤價。在無形化交易市場中,如果某種證券連續數日未成交,以前一日的收盤價作為它的開盤價。
收盤價:滬市收盤價為當日該證券最後一筆交易前一分鍾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權平均價(含最後一筆交易)。當日無成交的,以前收盤價為當日收盤價。深市的收盤價通過集合競價的方式產生。收盤集合競價不能產生收盤價的,以當日該證券最後一筆交易前一分鍾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權平均價(含最後一筆交易)為收盤價。當日無成交的,以前收盤價為當日收盤價。
㈦ 期貨中外盤、內盤
外盤:主動性買盤 內盤:主動性賣盤 你說的外盤是指國外的期貨交易,俗稱「外盤」,包括港台的期貨交易也習慣上稱為外盤,而國內的交易稱為「(國)內盤」。 外盤的走勢是引導整個國際期貨市場的,所以國內的走勢往往緊跟國外的走勢,外盤交易的參與者大都是國際上的投資機構和基金,包括國內的套保機構也參與,比如金屬系統的公司、石油系統的公司等。 國際上一些大的交易所都有電子盤交易,在當地正常工作時間是場內交易,場內交易閉市後交易者可以進入電子盤交易,但此時交易量一般比較小,因為參與電子盤的客戶較少,大多是外國客戶。 比如CBOT就有亞洲電子盤交易市場,LME也有電子盤,所以我們在白天也可以看到外盤在變動,但這些電子盤交易不是24小時的,也有時段安排。 結算價是個均價,漲跌是以昨結算比較的
㈧ 期貨問題
1. 期貨: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的標准化合約的買賣形式。
2. 平倉:買入後賣出, 或賣出後買入結算原先所做的新單。
3. 分倉:交易所會員或客戶為了超量持倉,以影響價格,操縱市場,借用其他會員席位或其他客戶名義在交易所從事期貨交易,規避交易所持倉限量規定,其在各個席位上總的持倉量超過了交易所對該客戶或會員的持倉限量。
4. 移倉(倒倉):交易所會員為了製造市場假象,或者為轉移盈利,把一個席位上的持倉轉移到另外一個席位上的行為。
5. 履約:當看漲期權持有人希望買進相關期貨合約或當看跌期權持有人希望賣出相關期貨合約時所採取的行動。
6. 差距:同種商品等級、品位和不同交貨地點間的價格差異。
7. 傭金:經紀公司為客戶執行交易時收取的費用。
8. 頭寸:在交易中所持有的買賣合約數。
9. 多頭:看漲買入。
10. 空頭:看跌賣出。
11. 做空機制:認為價格將要下跌時,可預交10%的定金從第三人手中借來貨物賣出,待平倉時在買進還給第三人,將所交的定金收回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