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貨暴富
⑴ 索羅斯是如何狙擊外國貨幣而引起東南亞金融風暴的
我這么回答你吧!首先你要理解索羅斯是什麼人啊?你千萬不要把他當作是我們中國這些操作的人啊,他可比我們這些中國的莊家要厲害多了,我們中國莊家的水平我都不好意思說了,太低,還會把自己給套進去,而索羅斯呢?他狙擊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的時候都是有些准備和基本的硬性條件的,比如他一天之內的動用資金的能力龐大是驚人的,還有和美國政府以及華爾街之間的關系等等是一般人不可比擬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他的操作手法,實在太復雜,我不是推薦你看《金融煉金術》嘛?這就是他的書,他的哲學也很復雜的!一般人根本看不懂,他讀各種知識,甚至各個國家的政策信息,都牢牢掌握,還在美國養了一大批的媒體,對他是有價值的,這些媒體就是散播者,而他1997年5月到7月狙擊泰銖那次,他獲利了20億美元,他是怎麼做的呢?就是他狙擊泰銖時,那天正好就是泰國把固定匯率改成了浮動匯率,簡單得說就因為這點,很關鍵的,所以他就在那天大量賣空泰銖,這樣自然泰銖就貶值了啊!然後歐美各地的大量炒家把資金擠如外匯市場,做賣空,就因為這點當時在九七年的四小虎和四小龍就差不多全死了!在給你介紹一種,就是狙擊香港時,是用的另外一種方法,那次實際他狙擊的並不是香港的港幣,因為港幣是不可被狙擊的,港幣對美元用的是聯系匯率制度,而港幣的發行呢?也是根據美元來的,簡單的說就是存入多少美元,才發行多少港幣,可以說港幣就是美元的代用券,他是美元本位制度,所以很難狙擊,但是他狙擊了你知道為什麼嘛?醉翁之意不在酒啊,這才是高手啊!他一樣用賣空的方法,狙擊港幣,而他一狙擊,香港政府就嚇壞了,於是就不準拆借港幣,就提高了銀行之間的拆借利率,提的特別高,高達百分之268,為了就是不讓索羅斯拿到港幣去還他賣空的港幣,這樣他就虧損了,知道吧!所以香港政府當時就是這么做的,但是,你要知道哦,利率一提高是什麼結果啊,就是股市立刻開始大跌,這是必然哦,而索羅斯這次就是在股市中賺大錢的為了彌補他在賣空的損失,他實際上是事先已經賣空了香港的恆生指數期貨,一賣空之後才狙擊港幣的,然後利率一提高,股市大跌,他從中得利了,而他在狙擊港幣時的那點損失根本不算什麼,他在恆生指數期貨上大賺一筆,這就是他的完整操作,可以說太經典了,研究後發現他真是高手,沒話說!所以說他這次狙擊的目標實際上是恆生指數,不是港幣,那是假的!他一狙擊之後,房價也大跌就這樣造成蕭條,導致危機的!這就是他,太牛B了,他還有好多這種歷史,你可以回去看下,比如原來以他為首狙擊英格蘭銀行,牛吧!差不多就這么多,當然還有些東西,比如他狙擊完之後怎麼讓你產生通貨膨脹,這就很復雜的,要用的政治力量的!所以我就先介紹到這啊!
⑵ 中國的通貨膨脹太可怕了,怎麼樣對付,謝謝,理性回答
看你有多少錢和你的手段了。
首先,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沒有一個單一的產品可以幫到你,必須要分散開來。這樣的話在風險被分散的同時,面對的收益率不會大幅下降。如果你要是可以全球配置資產,那就更好了。有這種能力的人,好好找一個理財顧問。不過估計你也沒有,我不是很相信這樣的人回來網路問問題。(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只是說了實話而已)
然後,算清楚自己的財富,按比例分配。這里的意思是不要把所有的錢全部去投資,每天還是要吃飯的,還是要生活的,還是要應急的。
接下來,你的投資就開始了。
首先,選擇國債。國債是最為安全的理財產品。無跳票的可能。(這個要是違約了,那就什麼都完了。
第二,黃金是最好的抗通脹產品之一。我說的是實物黃金,不是你去銀行買的電子黃金理財的產品。黃金的價格是有高有低,但是總體上它不會給暴富,但也是可以抗擊通脹。
第三,買一些理財產品。選擇四大行的產品的長期的,地方小銀行選擇短期的。或者基金定投也可以。
第四,自己有能力的學點金融知識。可以自己來炒炒股票,買賣期貨投資。幹得好也是不錯的。
⑶ 為什麼越是有錢人,越願意買銀行理財
越是有錢人,越願意買銀行理財,這是什麼原因?所謂有錢人,就是有很豐厚的資產積累,手中有許多可支配的資金。這部分資金,如果想要充分發揮它的效用,就不能對其不光不顧,因而,進行理財就是可以選擇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式。而在理財的眾多方式中,大多數有錢人越來越傾向於購買銀行理財。那麼,為什麼越是有錢的人,就越樂意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呢?
其實,與其說越有錢的人越願意購買銀行理財,倒不如說,越懂得理財的人,越容易進行財富的積累,進而成為有錢人。我們都知道,社會經濟一定會存在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越高,貨幣的購買力則下降得越多。
不懂得理財,或者沒有理財觀念的人,盡管手裡的資金可能不少,但是由於沒有進行合理的理財管理,一定會隨著通脹的出現,而不斷的貶值,最終無法做到財富的積累。如果是有理財意識的人,就會善用手裡的每一筆資產,他們會通過合理的理財,來進行資產的規劃和流動,從而做到以較高的收益率跑贏通脹,做到資產的積累,最終成為有錢人。
3、資金充足則可選擇的理財更多
願意購買銀行理財的人,除了看中銀行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銀行的理財種類非常多,他們可以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對於有錢人來說,銀行所能提供的理財,他們幾乎都能夠涉獵,包括許多有起投金額限制的項目。由於本身資金積累豐厚,所以任何的金額限制都無法影響他們的理財結構。
相對比一般人,如果閑置資金不充分,即便願意選擇銀行的理財方式,也不一定能夠達到准入門檻。比如銀行信託,預期收益一般可以高達8%或以上,選擇這類投資可以獲得較高收益,有利於財富積累,但是它的起購金額是100萬,也就是說,只有資金足夠多,才可以選擇。有錢人可以拿出100萬,但是一般的個人或家庭,要一次性拿出100萬進行投資時比較困難的。
4、豐富理財結構,分散投資風險
實際上,有錢人可以做的投資和理財項目非常多,他們可以投資不動產,投資股票,投資實業等等,這些投資都各有各的風險,而銀行理財,也屬於有錢人投資理財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銀行理財相對比起其他的投資方式,有著較為穩定的漲跌趨勢,可以較好的穩定和平衡投資中的風險。尤其是很多基金,如果選擇長期持有,是可以獲得持續性的穩定收益的。因此,有錢人會非常願意在自己的理財結構中加入銀行理財。
總的來說,有錢人之所以願意購買銀行理財,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則銀行理財較為安全;二則銀行理財選擇多樣;三則銀行理財有助於分散投資中的風險。
⑷ 外媒驚嘆:中國人究竟是怎樣暴富的
外媒驚嘆:中國人究竟是怎樣暴富的?
「印鈔票」時代正在到來
商業見地網5月7日發表文章稱,人類真正的歷史與其說是政治史,不如說是經濟史。如果放在歷史的維度看,以2013年為起點的10年,A股正在上演一個令人心潮澎湃的超級大牛市,這一力度可能也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景象。
未來,房地產市場將不再是全社會最大的資金池,中國人的財富配置將發生歷史性轉變:普通家庭的資產,將由房子佔80%到90%,金融資產只有10%到20%,逐步變成金融資產佔30%以上,甚至佔大頭。其實,這正是當前這波股市行情產生的一大原因。
「印股票的時代」正在到來,IPO注冊制方案已經從證監會報到了國務院,《證券法》的修改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種種跡象顯示,注冊制將在幾個月後「粉墨登場」,中國股市史無前例的大擴容時代到來了。
繼4月2日證監會核准了30家公司的新股發行之後,4月23日又核准了25家公司的新股發行。一個月發行55隻新股,創下史上最大的IPO紀錄。
為此,中國證監會方面表示,將在繼續保持按月均衡核准首發企業的基礎上,適度加大新股供給,由每月核發一批次增加到核發兩批次。
加快新股發行,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本輪牛市被稱為是「政策市」,政策呵護股市的目的也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即滿足企業上市融資的需要。如今指數已經挺進到4,400點,就管理層來說,完全可以考慮進一步加速新股發行了。
但是,投資理念不成熟導致很多A股市場的投資者追求暴富,而要暴富就必然會投機炒作。這個屬性被市場的主力所利用,表現在個股的炒作上,連續製造漲停板,連續大幅拉升。
最典型的如南北車,股價從每股4元、5元急劇拉升到40元左右。股價急劇拉升,股指又如何走得了慢牛。更何況目前股市裡的資金很多都是帶著杠桿而來,這些資金冒著巨大的風險進入,其動機就是為了賺快錢,為了追求暴富。
事實上,經濟發展關繫到老百姓生活水平能夠提高。時評人杜君立認為,在全球化的「大鍋飯」中,勤勞的中國通過供養西方迅速「暴富」:西方得到了享受,中國得到了鈔票或者債券。
植物時代和礦物時代
如果對人類歷史進行簡單歸納,大體可以分為植物時代和礦物時代。
在礦物時代之前的幾千年裡,人類始終掙扎在溫飽邊緣,有限的植物資源使戰爭和飢荒周而復始的出現,這就是所謂「馬爾薩斯陷阱」。但礦物時代顛覆了貧窮的傳統。
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內,一個前現代的貧窮中國就變成一個後現代的富裕中國,父輩們的奢侈品已經成為我們的必需品。這無疑是一場財富的革命。植物時代也可以說是農業時代,人類幾乎所有的財富和必需品都無一例外地來自植物。
從瓦特蒸汽機開啟工業革命之後,西方世界率先走出了植物時代,但直到200年後的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基本仍然停留在植物時代,一切物質幾乎都依賴土地上植物的生長:食物、木材、棉花、燃料……為了保證每個人的「糊口」問題,中國所有的土地都被種上了莊稼(「以糧為綱」),實在不能耕種的土地也種上了各種可用作建材或燃料的植物。
對一個將近10億人口的中國來說,極其有限的植物生產只能使貧窮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當中國融入全球化經濟大潮時,中國很快就走出了持續數千年的植物時代,全面進入礦物時代。這一過程僅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上一輩人還是以步行來移動,這一輩人就已經通過汽車和飛機來移動。
礦物時代最典型的物質就是石油、煤炭和鋼鐵。30年時間,中國的石油、煤炭和鋼鐵消耗翻了數十倍,徹底改寫了中國人的生活和中國的面貌。
對當代中國人來說,食物、衣物、建築、傢具、設備、燃料等各種生活必需品幾乎都來自礦物質,而不再是來自植物。
對一個當代人來說,他完全生活在一個礦石物質里:化肥催生的糧食、鋼筋水泥的房屋、鋼鐵海綿的汽車、塑鋼傢具、耐磨保暖的化纖衣物、方便的化石燃料……廉價的礦物時代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物質過剩,自動化機器的普遍使用幾乎消滅了勞動與工作,人成為一種坐享其成的「消費動物」。
如果說植物時代人們只能得到大自然的利息,那麼進入礦物時代後,人們則拿到了大自然的本金。
「我們不只是繼承了祖輩的地球,而且借用了兒孫的地球。」經歷數百億年才形成的地礦資源被當代人一朝之間神奇地打開了。
改革30年:中國社會經濟大變遷
從歷史看,中國人當下的富裕是如此不可思議,甚至連古代帝王都不一定能享受到一般民眾視為平常的物質生活。更不可思議的是,一切都發生在短短的30年間。
30年前,人們最奢侈的理想還是吃上一口飽飯、穿上一件沒有補丁的衣服、有一間不漏雨的房子……30年後,人們將滿桌的飯菜倒進垃圾桶,衣櫃里堆滿從未穿過的新衣,無人居住的新房隨處可見……如果用數據來說,1979年,佔中國人口80%以上的農民群體人均存款不足10元,而安徽鳳陽縣每個農民平均存款只有0.5元;2009年,中國成為全球儲蓄最高的國家,人均存款超萬元,而黑領雲集的北京人均存款將近10萬。
雖然有極其可怕的通貨膨脹和貧富差距,但30年增長了1,000倍,這是一個無可質疑的事實。從1979年到2009年,中國GDP增長了將近100倍,人民幣總量增加了700多倍。這種高達百倍的物質激增只能用「暴富」來形容。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化肥、鋼材、水泥的生產國和消費國。過去20年中,中國的鋼鐵、水泥、塑料和化學纖維產量分別提高了5倍、10倍、19倍和30倍。作為礦物時代的標志物,中國的汽車數量在不到30年裡增長了10,000倍。
1978年,中國千人汽車擁有量名列世界倒數第一;1985年中國汽車保有量不足2萬輛,如今汽車總數超過2億輛,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憑心而論,這種「暴富」是「技術」的結果,因為我們掘開了地球。位於黃土高原不毛之地的神木堪稱這種「暴富革命」的典型標本。僅僅幾年前還是「國家級貧困縣」的神木,因為地下埋藏的「黑金」,一夜之間成為「中國首富」。
混沌無序環境下的「小人乍富」
雖然比起西方國家來,中國仍然是一個「窮國」,但這和中國人的暴富並不矛盾。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的中國一樣有這么多一夜暴富的「暴發戶」和「敗家子」--野蠻、貪婪、粗鄙、無恥、惡俗、低智。
事實上,整個中國社會都彌漫著一種「小人乍富」的瘋狂與迷茫,如同一個突然中了頭彩的窮光蛋,一時之間手足無措忘乎所以。
不可忽略的是,在這一輪輪造富潮中,有很多人趁著混沌無序的社會環境,撐鼓了自己的腰包。
1980年代,當時暴發戶主要是「倒爺」,靠特權批出內部低價商品,轉手到市場高價賣出,小到肥皂,中到電視,大到鋼鐵汽車。其巔峰是1989年牟其中從俄羅斯倒來一架圖154飛機,轉手賣給了四川航空,這讓他成為中國最大的「倒爺」,原因在於信息的不對稱,因為他知道俄羅斯飛機賣不出去,卻急需輕工業產品。據他後來自稱從中賺了8,000萬到一億元。
「倒」爺倒得好可以互惠雙方。不過,在「倒」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些頗有爭議的做法。
牟其中便曾同時肩負中國「首富」和「首騙」兩個名號。
另外倒爺有公私之分,亦即官民之別。民間倒爺名為「私倒」,官家倒爺稱為「官倒」,後者神通當然是更為廣大。官倒手裡一般都有權有勢,通過「批條子」利用價格差行賄受賄、投機詐騙,是上個世紀80年代腐敗的主要形式。
上個世紀開始的國企改制潮中,一大批國企員工下崗,而也有一批人因此富起來了。尤其是當年頗具爭議的民企入股和MBO模式,非常容易出現暗箱操作、導致國資賤賣。
最為著名的案例是顧雛軍,他的「格林柯爾系」瘋狂地擴張,收購虧損的國有企業,還曾將科龍電器扭虧為盈,一度被稱為「國企」救星。
而他的每一筆國企收購,都急促而突然,讓更多的質疑涌來,關於他藉助大量的關聯交易,以及利用地方政府急於改制的心理促成交易的評論屢見不鮮。造成輿論高潮的是,2004年8月,郎咸平一篇《格林柯爾:在「國退民進」的盛宴中狂歡》的演講,指責顧雛軍使用「七板斧」伎倆,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侵佔國家財富,這場著名的郎顧之爭裹挾了很多經濟學家參與其中。
2005年9月顧雛軍正式被捕,2008年因虛假注冊、挪用資金等罪一審獲判有期徒刑十年。2012年9月6日出獄。
1990年A股開啟後,坐莊操縱盛行,大批億萬富豪涌現,以德隆系的唐氏兄弟最著名。「德隆系」表現為一種現象,即一個龐大的金融控股集團,其控制的上市公司股價無一例外地巨幅上漲。有點評稱,德隆內外兼修全面控制「老三股」的手法,是一套集各種違規手法——內部交易、市場操縱等——於一身的模式,唐萬新做到了極致。
不過,在21世紀初股市低迷中,「德隆系」股票大多數被打回原形,唐氏兄弟也破產入獄。
如廈門遠華案的賴昌星,規模上百億,將大批高官拖下水,最後逃到加拿大也難躲牢獄之災。
據悉,上個世紀潮汕等沿海地區一直有一些「走私致富」的神話。譬如,當時,潮汕形成一個個采購、運輸、銷售、融資等職能分工明確的集團。湛江一些走私團伙也從家族式管理走向社會化,與汕頭、香港等地的走私分子勾結,規模化作業。在這些地區,最富的人大多是有走私嫌疑的人。
當年的金融市場違規操作,讓很多人渾水摸魚,成了富豪。據說,當年的「327國債」事件至少讓四個人完成了原始積累,或者發了大財:當時28歲的魏東,29歲的袁寶璟,34歲的周正毅以及30歲的劉漢。
在327國債事件中,有消息稱魏東個人賺了約2個億,隨後他的公司控股了九芝堂、千金葯業和國金證券等,成為資本市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但在2008年,他突然在北京家中跳樓身亡,年僅41歲,身後留下了巨大的謎團。
進入新世紀,中國國內百億級、千億級富豪層出不窮,這來自於三個歷史性的機遇。
一是「世界工廠」。國際資本與中國廉價勞動力結合,西方市場向中國打開,很多民營製造業老闆抓住這個機遇,由此身家十倍增長,成為億萬富豪。
二是「房地產市場化和礦產私有化」。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創造了一種斂財模式,把原本屬於全民的土地,以招拍掛制度將價格推到了中國普通居民承受力的極限,這個超級泡沫背後的財富再分配造就了一個人類空前的富豪集群。如今中國億萬富豪中近一半是房產商,身家最高的如王健林如今已經超過1,000億元;
三是「人民幣升值引發國際熱錢投機中國」,助推了2007年的超級A股大泡沫頂峰、2011年創業板造富頂峰、2013年樓市頂峰。
⑸ 國債期貨裡面的名義標准劵是什麼意思
國債期貨交易的標的物為名義標准國債,實際上是虛擬的債券,本身並不一定存在。本質上名義標准國債可視作為一攬子 可供交割的實際國債的一個代表。如果使用實際國債進行交割,國債期貨交易規模很可能會大於實際國債的發行規模, 容易引發價格操縱現象。
期貨的炒作方式與股市十分相似,但又有十分明顯的區別。
一、以小搏大 股票是全額交易,即有多少錢只能買多少股票,而期貨是保證金制,即只需繳納成交額的5%至10%,就可進行100%的交易。比如投資者有一萬元,只能買一萬元的股票,而投資期貨按10%的保證金計算,就可以簽訂(買賣)10萬元的商品期貨合約,這就是以小搏大,節省了資金。
二、雙向交易 股票是單向交易,只能先買股票,才能賣出;而期貨即可以先買進也可以先賣出,這就是雙向交易,熊市也可以賺錢。
三、期貨交易的一般是大宗商品,基本面較透明,簽訂(買賣)的合約數量理論上是無限的,走勢較平穩,不易操縱。股票的數量是有限的,基本面不透明,容易受到惡莊家操縱。
四、期貨的漲跌幅較小,一般是3%-6%,單方向連續三個停板時,交易所可以安排想止損的客戶平倉。股票的漲跌停板的幅度是10%,有連續10幾個跌停板出不來的時候。
五、 期貨由於實行保證金制、追加保證金制和到期強行平倉的限制,從而使其更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如果滿倉操作,期貨可以使你一夜暴富,也可能使你頃刻間賠光(爆倉),所以風險很大,但是可以控制(持倉量),投資者要慎重投資,切記不能滿倉操作。做股票基本沒有賠光的。
六.期貨是T+0交易,每天可以交易數個來回,建倉後,馬上就可以平倉。手續費比股票低(約萬分之一至萬分之五,一般當天平倉免手續費).股票是T+1交易,當天買入的只能第二個交易日拋出,買賣手續費約為成交額的千分之八。
⑹ 基金是怎麼個玩法資本不要大太的……不太懂這個。
投資基金就是選擇一隻基金品種,到相應的渠道去購買,也叫申購基金,這些渠道可以是銀行,也可以是基金公司的網站,也可以是證券公司開的股票帳戶.可以一次性買,也可以每個月定額的購買,也叫基金定投.
買入後就等它凈值上升,等它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後你就贖回,賺取其中的差價,或者你不贖回,長期投資在裡面,就跟銀行的長期存款一樣,每個年度基金如果盈利了都會分紅給投資人.
⑺ 怎樣識破投融資騙局
目前,中國的民營企業正在面臨著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但由於很多民營企業內部資金積累有限,所以其對外部資金的需求很大。而一些金融騙子正是利用了企業的急切心理,用一些鬼魅伎倆詐騙錢財。道人就經歷過一次以海外融資為名的騙局。
道人在此告誡各位融資心切的創業者、企業家,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要學會識破金融騙子的融資騙局,免得上當,輕者錢財損失,重者耽誤企業發展甚至導致企業破產。
融資
我們來看當時事情的經過:
某天,某公司的CEO給道人發微信,說他到了北京,准備與一家外國投資機構簽署融資意向性協議。他表示對方已經原則上同意提供1000萬人民幣的貸款,利率參照銀行人民幣貸款利率差不多在6%。道人之前為這家公司在上一年一筆300萬元的股權融資提供過意見,知道公司發展得很快,但資金始終是瓶頸。收到這條信息後,我感到非常疑惑,這家公司還處於剛起步階段,而且這家公司的規模偏小,缺乏對這種大額債務的抵押保障,外國投資者憑什麼貸款給他呢?
道人在仔細了解此事來龍去脈後,基本可以確定,這家公司很可能是被以幫助企業融資為名的騙子盯上了。所以,道人告誡這位老闆,在簽訂意向書的時候不要同意支付任何以「誠意金」等為名目的款項。
原來,在這家要融資的公司老闆到處找資金的時候,有一個所謂北京國際某某投資集團的廣州業務代表找到了他,聲稱可以通過國外資金幫助解決貸款。自己在要融資的時候聽到這樣的消息自然喜不自勝,這家要融資的公司給對方提供了一些基本資料。對方很快答復,表示經過初審,公司的項目符合投資方的要求,需要提供中英文的「商業計劃書」。對方又聲稱,為了符合國際標准,容易被美國投資方接受,他們可以收取費用幫助企業主編寫並翻譯「商業計劃書」。
這位老闆覺得花這點錢寫個計劃書相對於融到的資金來說不算什麼,就同意了。這家公司在提交了「商業計劃書」之後不久,所謂的投資公司就通知這位老闆來北京洽談並簽訂協議,並且表示投資方已經同意按照人民幣貸款利率,向這位老闆的公司投資2000萬元,一經實地考察後就可以發放貸款。不過,在准備簽協議的時候,投資公司提出要這位老闆支付10萬元「誠意金」及實地考察差旅費用。因為在他們見面前這位老闆找過我,聽過我的建議,這位老闆拒絕了這個條件,但答應以實報實銷負擔對方的實地考察的各項費用。最終協議沒有簽成,但雙方答應保持聯系。之後又過了不久,有新聞報道同類投資公司通過幫助企業融資的名義騙取錢財的內幕,這家公司的人就都一夜之間消失了。幸好,在這場融資騙局中,這位老闆沒有上當受騙。
怎麼識破融資騙局?
正規的融資機構都是專業化運作,非常理性。在沒有親自對融資方進行盡職調查的情況下,不可能作出決定。另外,正式的投資機構不可能收取什麼「誠意金」,在簽協議之前,雙方都是平等的。哪一方都沒有理由預收費用。
目前,有很多的融資機構巧立名義收取各種費用,希望各位企業主擦亮眼睛,不要因為著急融資就輕信這些人。最後,鴻蒙創業圈祝願各位企業主都能夠得到很好地發展,企業業績蒸蒸日上!
⑻ 中國期貨市場十大悲情人物盤點
1、傳奇人物:逍遙劉強
中國期貨界傳奇人物,因在2015股災中在高位滿倉,做多期指和配資買股票,最終導致破產,於2015年7月22日在北京華貿中心酒店頂樓平台跳樓自殺。
劉強生前為瑞林嘉馳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期貨大作手風雲錄》作者,北京逍遙投資工作室創始人,有著近20年的期貨股票投資經驗,曾供職於股票私募、報社記者、期貨私募,其自創的多點共振操盤系統曾創下在一年中資金賬戶增長20倍的輝煌記錄,在期貨圈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
不過在其自殺事件後,一位劉強的師兄和朋友透露,劉強自殺不是因為虧損破產,而是因為其患有抑鬱症,逝者已矣,真相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劉強的抑鬱症是否又能和他的交易撇清關系呢?
2、折翼的「證券之王」:管金生
作為債券市場交易的主導者,1995年「327國債」事件發生的那一周,萬國超賣債券期貨的情況非常嚴重,因為公司預計財政部將下調「保值貼補」——提供「保值貼補」是為了提升國債發行的吸引力——這會導致市場大幅下挫。但萬國後來又獲悉,財政部將提供另一份保值貼補,提高的比例比下調的幅度更大。這一信息令公司驚恐萬分。管金生別無他法,只好在2月23日這天休市前的8分鍾里,做出避免公司倒閉的最瘋狂舉動:大舉拋售。這一舉動,造成了債券期貨市場崩盤,以致中國證監會下令將這8分鍾內完成的交易全部取消,這結束了他作為中國證券業偉大試探者的生涯。
3、億萬富翁:袁寶璟
1996年秋天,袁寶璟向汪興提出,自己在四川成都炒期貨時損失九千餘萬元,懷疑是劉漢與證券交易所修改規則所致。汪興便提出安排人去打劉漢,得到袁寶璟的認可。後袁寶璟出資16萬元讓袁寶琦交給汪興;1997年2月1日晚9時許,受袁寶璟等人指使的李海洋(己判刑)在四川省廣漢市發現劉漢,李海洋向劉漢近距離連開兩槍,但未擊中劉;1997年以來,因汪興多次向袁寶璟借錢未果,便開始以打電話、寫信以要舉報袁寶璟的違法犯罪事實相威脅;袁寶璟向袁寶琦提到了汪興的恐嚇威脅,袁寶琦提出:「不行找人給他辦了,花兩個錢唄。」袁寶璟表示說:「行」,並提供30萬元資金。袁寶琦找到袁寶福,讓他把汪興做掉。後袁寶福向袁寶森提出此事,袁寶森主動提出去做;2001年11月15日,袁寶森刺汪興數刀後逃離。汪興被扎傷後,不斷威脅、恐嚇袁寶璟,袁寶璟對袁寶琦說「不行就辦了他」。之後,袁寶琦向袁寶福說「把尾巴活幹完」,並交給他人民幣18萬元;2003年10月4日23時許,袁寶福與袁寶森攜獵槍來到汪家附近,袁寶森對汪連開二槍,汪當場死亡。
4、財通基金:劉增鋮
2014年10月22日,劉增鋮錯判了聚氯乙烯(PVC)期貨品種將要大跌,對其進行了全面做空,不成想10月23日PVC卻走出了明顯的反彈行情,觸及到產品的止損位,最終清盤。
據知情人士對媒體透露,劉增鋮本打算做空PVC,但PVC出現了較大的期現價差,主力多頭開始逼倉,幾番博弈下來,不見多頭泄氣,無錢可撐,無奈之下只有砍倉,導致當天PVC跌停板打開並最終翻多。在一些期貨從業人士看來,出現這種結果也並不讓人意外,劉增鋮雖負責運營一家公司,但更多的是用公司模式去運作資金,完全是一個人在戰斗,操盤自己說了算,風險控制也是自己。
操盤手不計後果的、孤注一擲的押注PVC空頭,最終導致爆倉,這一行為明顯違背了以程序化套利、組合策略為主,力爭實現計劃資產的穩健增值的原則。
5、中國版利弗摩爾:侯慶華
初中文化,1969年出生於江蘇武進,祖籍浙江金華,剛出生即被遺棄,三天後輾轉於山東臨沂尚無子女的養父母家中,養父母已經相繼去世。16歲初中學業的他,當年以30元起步踏上外出打工路,先後歷時12年,在東北建築行業打拚,血雨腥風中完成原始資本積累,至26歲於人生第一個顛峰時期全身退出建築管理行業,並轉戰實業投資;28歲投身期貨行業,至31歲經歷暴倉,累計虧損本金1000萬;31歲開始期貨交易步入正常穩定的操作軌道,前期虧損補回,並完成了一定的本金積累,至35歲的期貨事業基本進入穩健發展階段。2005年成為億萬富翁,奠定期貨江湖地位。之後經歷離婚,而後又爆倉,最終自殺,是中國的利弗摩爾。
6、頂級慈善家:裘德道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杭州道遠集團董事長。依靠5000元錢起家,自1998年末進入化纖行業以來,短短幾年時間,裘德道就積累了數十億的資產,並在2005年和2007年兩次買下私人飛機。2006年,裘德道宣布捐資1億元成立道遠慈善基金,2008年又以個人名義給汶川災區捐款1000萬元,成為打破國內多項紀錄的頂級慈善家。後來進入期貨行業,在橡膠期貨上賺得數億,後在PTA期貨上巨虧20億,由於患肝癌,又加上期貨巨虧給其身心造成巨大打擊,在2010年聖誕節前夕因肝移植手術失敗去世,終年54歲。
7、白糖分析師:陳樹強
1982年出生,生前為中證期貨軟商品期貨研究員,在上海工作。陳樹強於2011年加入中證期貨,此前在長城偉業期貨任白糖期貨、股指期貨研究員。陳樹強參與工作時間不久,卻獲得了不少獎項:2010年首批鄭州商品交易所高級分析師(全國總共不到20人)、2009年證券時報第二屆優秀期貨公司暨最佳期貨分析師評選最佳白糖期貨分析師第二名 、2010年帶隊承擔鄭州商品交易所白糖功能課題任務,統稿全文,並接受多家媒體采訪。卻在年滿三十歲之際選擇了跳樓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家屬稱其患有憂鬱症,自殺前曾對於幾次行情的判斷屢屢失手。
8、億萬富翁:侯寶順
侯某本是一個加工廠的小老闆,在2000年以後,他開始鑽研炒期貨,到了2006年,侯某炒期貨賺了竟達1億多。在當時,這個數字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可惜暴富的侯某貪心不足,在期貨走下坡路的時候越虧越多,一下子回到了原點。一個人不怕一無所有,最怕曾經擁有,最終爆虧的他選擇了自殺,卻留下了兩個未成年的兒子。為了生活,在他人的幫助下,他的兩個兒子將欠了父親錢款的8個債務人告上法庭。之後,在法官的強制執行下,侯某的兩個兒子拿到了近30萬元執行款。
9、政協委員:謝貴華
廣東樂山市夾江縣政協委員、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長,44歲的時候跳樓自殺,據一些熟悉謝貴華的知情者透露,謝的自殺與當年植物油期貨價格暴跌有關,因為當時的他已經把所有家當虧盡,謝貴華跳樓前還在聯系銀行,希望能再獲300萬元貸款,以殺入期貨市場「抄底」翻身。
10、糖業大佬:龐貴雄
46歲,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龍頭鎮人,當地知名的糖業老闆,廣東中谷糖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湛江市優秀民營企業家。在2005年-2006年榨季里,中谷集團在湛江以及廣西屬下6間糖廠共生產白砂糖20萬噸,酒精約2萬噸。中谷糖業是湛江製糖行業龍頭企業之一,是廣東民企100強企業。據熟悉龐貴雄的人士介紹,龐曾經操作"期糖",虧損金額巨大,可能是這個原因讓他走上了不歸路,於2008年跳樓自殺。 據稱當時中谷公司債務估算總額高達10億。
類似於這樣帶血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期貨交易是一條艱辛而坎坷的路,希望每位投資者在期貨市場都能夠自律、自知、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