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國債期貨
Ⅰ 緊縮性貨幣政策會導致貨幣貶值嗎』
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了利率-貨幣供應量增加-投資增加-股票、證券上漲-國外資本流入-本貨幣升值。
純理論的分析確實會遇到一個矛盾的結果。因為擴張性貨幣政策不但會因為本幣供給增加而導致本幣貶值。同時還存在促進投資以及經濟增長,吸引資本流入,並引起本幣升值的傳導機制。
另外一方面我們要看,政府選擇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時機往往是經濟由熱趨冷的衰退期。擴張性政策的目的是刺激消費及投資以促進經濟增長,但結果卻未必如此。所以在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經濟衰退期,擴張政策,本幣貶值;而在經濟增長期,緊縮政策,本幣升值。
Ⅱ 寬松或者緊縮的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國債收益率
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當國債不存在償還困難的情況下
國債收益率反映的是市場對經濟的信心,在票面利率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將並不缺錢,而且還伴有通脹的風險,這樣收益率就會降低。反之,市場將因為缺錢導致收益率提高。
第二種:當國債存在償還風險的情況下
如果市場認為國債存在風險時(如現在希臘、西班牙),則會以相對廉價的方式出售,這樣雖然收益率高,但存在兌現風險,這時貨幣政策影響相對較小。
Ⅲ 為什麼緊縮性貨幣政策使利率上升,擴張性貨幣政策使利率下降
緊縮銀根(收縮性的貨幣政策)會使利率上升原因是緊縮性貨幣政策會減少貨幣供給量從而使貨幣相對變的稀缺,貨幣的價格提升,自然利率上升。
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一般會提高價格水平。價格水平的提高使實際貨幣供給減少,由此導致利息率上升,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量,利息率會下降。但由於價格水平會提高,而價格水平提高使實際貨幣供給減少。因此利息率的下降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3)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國債期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緊縮性貨幣政策就是和擴張型貨幣政策相反。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緊縮的貨幣政策主要手段: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預期年化利率,加強信貸控制。如果市場物價上漲,需求過度,經濟過度繁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央行就會採取緊縮貨幣的政策以減少需求。
Ⅳ 為何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金融資產價格下跌
通常是提高利率。利率升高,資金向銀行迴流,債券,股票,期貨,黃金等金融資產受貨幣供給減少影響,價格下跌。
Ⅳ 緊縮性貨幣政策的運用會導致什麼後果
貸款難,物價房價下降,國家增速變慢。股市大幅下跌,資金向銀行,債市流。高利貸款和私人融資繁盛
Ⅵ 採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你產生什麼影響
如果是5年緊縮貨幣政策(注意:目前這並不現實),考慮存在半年至一年的政策時滯:
1.銀行存款利息上升,我會存更多的錢在銀行
2.銀行貸款利息上升,我會購買更少或不購買房產和汽車
3.通縮壓力上升,我手裡的錢能買到更多東西(升值了)
4.緊縮貨幣政策可以(在某種意義上)改善外匯收支,造成本幣升值,於是我會將持有的外匯更多的兌成本幣
5.長期緊縮導致的信貸緊縮會造成經濟衰退、就業下滑,我和我的家人可能被辭退,或者找不到工作,因此非常痛苦~~
6.。。。。。
自己想去吧~~呵呵
Ⅶ 為什麼緊縮銀根(收縮性的貨幣政策)會使利率上升
緊縮銀根(收縮性的貨幣政策)會使利率上升原因是緊縮性貨幣政策會減少貨幣供給量從而使貨幣相對變的稀缺,貨幣的價格提升,自然利率上升。
銀根指的是市場上貨幣周轉流通的數量。當市場需要的貨幣少而流通量大時,人民銀行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貨幣的流通量,稱為緊縮銀根。
Ⅷ 緊縮性貨幣政策的運用會導致( ) A. 減少貨幣供給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貨幣供給量,提高利率 C. 減少貨幣
A 解析:緊縮性貨幣政策也稱緊的貨幣政策,是指政府通過減少貨幣供給,提高利率,進而減少私人投資,抑制總需求的方法來達到抑制經濟的過快增長和通貨膨脹,穩定價格水平的目的而實行的緊縮經濟的政策。
Ⅸ 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影響
緊縮貨幣會帶來貨幣供給量的減少導致利率的上升從而使投資減少,最終達到抑制經濟過熱的目的
Ⅹ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我國國際收支有哪些不利影響
一、緊縮性貨幣政策將在較長時期內存在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國內經濟結構失衡造成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2002年以來,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局面進一步發展,帶來外匯儲備快速增長,而且每年新增數量不斷上升。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企業和居民大部分不願意持有外匯,藏匯於民的政策變成了結匯於官,使得企業居民的大部分外匯都變成了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2001年外匯儲備增加投入的貨幣中93%變成了外匯占款,到2006年這一比例達到98%。強制結售匯制度下,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最終成為央行的資產,而央行資產方的增加即表明流動性的增加。當前,央行對金融機構貸款數量、有價證券的數量都較少,外匯儲備超常規增長由此帶來外匯占款快速投放,超出經濟增長所需要的貨幣供應量,成為當前流動性過剩問題的主因。
為了控制日益突出的流動性過剩問題,避免銀行信貸過快擴張並可能由此帶來經濟過熱和不良貸款增加的風險,從2002年起,央行開始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主要是採取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回收銀行體系過剩的流動性,利用窗口指導和上調基準利率控制銀行貸款過快增長。
由於全球經濟失衡是各國內外經濟失衡的表現,短期內難以有大的改變,而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要假以時日,沒有一定的時間是難以到位,人民幣不斷增加的升值預期將加快投資、投機資金的進入,這些因素的長期性決定了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將在較長時期內存在,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問題也將長期存在,因此,從較長時期來看央行將實施以緊縮為主的貨幣政策。
二、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1、商業銀行寬松的資金環境和信貸擴張的貨幣基礎仍將維持,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對銀行增加利息收入有利
據測算,維持每年GDP增長10%、貸款增長16%、M2增長16%的水平,需要投放基礎貨幣約5000億元左右。2002年以後,外匯占款的增量已遠遠超過了經濟金融發展所需基礎貨幣量。為了抑制流動性過剩,對沖外匯占款大於基礎貨幣增量的部分,央行頻繁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和發行央行票據。從政策實施效果來看,2002年以來基礎貨幣的增長額仍然保持較高的水平,2000年和2001年基礎貨幣比上年增加分別為2871和3360億元,2002-2006年,則分別比上年增加5286、7703、6015、5487和13415億元,緊縮性貨幣政策下商業銀行經營的基礎貨幣環境仍然偏松。在主動投放基礎貨幣的時候,中央銀行會把社會的超額儲備的流動性控制在盡可能少的數量上。各國通行的無息存款准備金制度也使得商業銀行盡可能保留最低超額准備金率。但是由於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被動性以及特殊的准備金收益率制度,當前銀行體系存在較高的超額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存款准備金僅是使部分超額准備金變成法定準備金,因此不會對銀行的存貸款業務產生緊縮作用。從實際運作結果來看,2002年以來,商業銀行存貸款規模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存貸比不斷下降,銀行體系並不存在資金面緊張的問題。
由於未來央行上調准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主要目的在於控制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這些緊縮性的措施將不會影響商業銀行整體寬松的資金環境和信貸業務快速擴張的貨幣基礎。此外,由於目前法定準備金利率為1.89%,高於超額准備金0.99%的水平,提高存款准備金率使部分超額准備金轉變為法定準備金,對增加銀行利息收入有利。
2、央票發行對銀行貸款存在擠出效應,對銀行盈利造成負面影響
目前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主要有貸款、有價證券投資和外匯占款等三部分, 2006年末,這三部分資金運用分別占資金運用總量的62%、11%和27%。從商業銀行資金運用的增量來看,2003年以來,隨著央行票據發行量的不斷增加,央票占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的佔比也在不斷增加,2003-2006年央票當年增加值占當年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總量分別為4.6%、22.8%和16%,央票對貸款的擠出效應趨於明顯。
由於一年期央票到期收益率在2.9%左右,遠低於一年期貸款6.39%的收益率,央票對銀行貸款擠出將對銀行盈利產生負面影響。而定向發行央票屬懲罰性手段,發行對象主要是貸款發放較多的銀行,在於抑止貸款的過快增長,其收益率要低於一年期央票,對銀行盈利負面影響更大。
3、窗口指導將控制貸款過快增長態勢,但對盈利的負面影響有限
2006年以來央行多次實施窗口指導,都是要求商業銀行控制貸款過快增長。年初以來央行和銀監會聯合召開窗口指導會議,提醒各家銀行要對過快增長的信貸投放保持警惕,嚴格控制過度投資行業的貸款;銀監會則明確表示所有違規違法的信貸資金都要查處。受窗口指導的影響,商業銀行貸款過快增長勢頭將會受到控制,但由於總體上銀行信貸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對銀行的盈利增長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
4、加息有助於擴大銀行利差,增加利息收入
加息將有助於提高貸款平均利率水平。在宏觀經濟快速發展,投資需求較為旺盛的情況下,貸款需求不會因加息而受到影響,貸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會因為加息而縮小。2006年央行於4月和8月兩次上調貸款基準利率合計54個百分點, 2006年1季度貸款利率為5.85%,為基準利率的1.05倍,到4季度的1年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升高到6.58%,為基準利率的1.08倍,4季度較1季度提高了73個基點,要明顯大於貸款基準利率54個基點的提高。貸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僅沒有因加息而縮小,反而略有擴大。
加息對於存款平均利率上調影響弱於貸款。央行數次加息沒有調整活期存款的利率,僅僅提高了銀行定期存款的成本,在目前存款利率存在法定上限的條件下,加息對於銀行存款平均成本的影響主要由銀行定活期存款結構決定。盡管加息使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利率的差距有所擴大,可能使企業和居民選擇期限更長的存款,進而提高銀行的資金成本。但實際上,由於居民和企業選擇定期存款的主要目的是獲得利息收入,而選擇活期存款是為了滿足流動性需要,投資和消費支出的增加才是驅動活期存款比重上升的主要因素。在目前股票市場火爆,企業投資增長較快的情況下,加息不會降低銀行活期存款的比重,銀行存款仍將呈現明顯活期化的趨勢,加息對銀行存款成本影響不大。
由於加息使商業銀行平均存款利率有所提高,但要明顯低於貸款平均利率的提高,將使銀行利差收入得到擴大。加息對宏觀經濟緊縮作用有限,並不足以降低信貸的增長,因此加息後銀行凈利息收入增長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