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貨異常交易行為
⑴ 國債期貨「327事件」的來龍去脈
327是一個國債的產品,兌付辦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貼息。由於保值貼息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該產品在期貨市場上有一定的投機價值,成為了當年最為熱門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發的327案,,民間則將2月23日稱為中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解釋:327是國債代號,並不是案發當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2.23)
事件發展經過
1995年時,國家宏觀調控提出三年內大幅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措施,到94年底、95年初的時段,通脹率已經被控下調了2.5%左右。眾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國通脹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這三年裡,保值貼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據這些數據,時任萬國證券總經理,有中國證券教父之稱的管金生的預測,327國債的保值貼息率不可能上調,即使不下降,也應維持在8%的水平。按照這一計算,327國債將以132元的價格兌付。因此當市價在147~148元波動的時候,萬國證券聯合遼寧國發集團,成為了市場空頭主力。
而另外一邊,當時的中國經濟開發有限公司,隸屬於財政部,有理由認為,它當時已經知道財政部將上調保值貼息率。因此,中經開成為了多頭主力。
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發布公告稱,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空頭判斷徹底錯誤。當日,中經開率領多方借利好大肆買入,將價格推到了151.98元。隨後遼國發的高嶺、高原兄弟在形勢對空頭及其不利的情況下由空翻多,將其50萬口做空單迅速平倉,反手買入50萬口做多,327國債在1分鍾內漲了2元。這對於萬國證券意味著一個沉重打擊——60億人民幣的巨額虧損。管金生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在收盤前八分鍾時,做出避免巨額虧損的瘋狂舉措:大舉透支賣出國債期貨,做空國債。下午四點二十二,在手頭並沒有足夠保證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發難,先以50萬口把價位從151.30元轟到150元,然後把價位打到148元,最後一個730萬口的巨大賣單把價位打到147.40元。而這筆730萬口賣單面值1460億元。當日開盤的多方全部爆倉,並且由於時間倉促,多方根本沒有來得及有所反應,使得這次激烈的多空絞殺終於以萬國證券盈利而告終。而另一方面,以中經開為代表的多頭,則出現了約40億元的巨額虧損。
2月23日晚上十點,上交所在經過緊急會議後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交易是異常的無效的,經過此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這也就是說當日收盤前8分鍾內多頭的所有賣單無效,327產品兌付價由會員協議確定。上交所的這一決定,使萬國證券的尾盤操作收獲瞬間化為泡影。萬國虧損56億人民幣,瀕臨破產。
2月24日,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就國債期貨交易的監管問題作出六項規定,,即1、從2月24日起,對國債期貨交易實行漲跌停板制度,2、嚴格加強最高持倉合約限額的管理工作,3、切實建立客戶持倉限額的規定,4、嚴禁會員公司之間相互借用倉位,5、對持倉限額使用結構實行控制;6、嚴格國債期貨資金使用管理。同時,為了維持市場穩定,開辦了協議平倉專場。
⑵ 國債期貨交易是什麼
國債期貨是指通過有組織的交易場所預先確定買賣價格並於未來特定時間內進行錢券交割的國債派生交易方式。國債期貨屬於金融期貨的一種,是一種高級的金融衍生工具。它是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金融市場不穩定的背景下,為滿足投資者規避利率風險的需求而產生的。
國債期貨開戶請加4
2
0
0
6
9
0
0
3
排名第三的期貨公司
⑶ 國債期貨交易規則是怎樣的
一、上市交易時間
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自2013年9月6日(星期五)起上市交易。
二、上市交易合約和掛盤基準價
5年期國債期貨首批上市合約為2013年12月(TF1312)、2014年3月(TF1403)和2014年6月(TF1406)。各合約掛盤基準價由交易所在合約上市交易前一交易日公布。
三、可交割國債和轉換因子
5年期國債期貨各合約的可交割國債和轉換因子由交易所在合約上市交易前公布。
四、交易保證金和漲跌停板幅度
為從嚴控制上市初期市場風險,5年期國債期貨各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暫定為合約價值的3%,交割月份前一個月中旬的前一交易日結算時起,交易保證金暫定為合約價值的4%,交割月份前一個月下旬的前一交易日結算時起,交易保證金暫定為合約價值的5%。上市首日各合約的漲跌停板幅度為掛盤基準價的±4%。
五、相關費用
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手續費標准暫定為每手3元,交割手續費標准為每手5元。交易所有權根據市場運行情況對手續費標准進行調整。
(3)國債期貨異常交易行為擴展閱讀
一、國債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在基礎參與者、運行方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國債期貨市場參與主體與現貨市場的參與主體密切相關,主要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專業機構投資者、法人投資者等類型投資者,與股票市場的參與主體有較大區別。另外,國債期貨專業性強、技術門檻較高,我國實施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中小散戶參與有限。
二、國債期貨更適合機構投資者參與
從國債期貨的價格變動特點和產品風險屬性看,國債期貨價格波動率小,例如,近期市場5年期國債和7年期國債價格最大日波動幅度均遠低於2%。因此,更適合機構投資者參與。
三、國債期貨以國債現貨為基礎,其價格最終由現貨市場決定
影響股市因素較為復雜,既是經濟運行狀況的反映,同時也受到資金供求、投資者心理預期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國債期貨上市不會改變這些因素,因此也不會影響股市的政策預期和基本走勢。國際市場實證也表明,上市國債期貨對股市的正常運行和走勢影響不大。
四、國債期貨專業性強,波動小,上市初期參與者規模有限
從滬深300股指期貨市場實踐看,市場運行3年多時間,成交較為活躍,但市場存量保證金規模僅200億元左右;與股指期貨相比,國債期貨專業性強,波動小,上市初期參與者規模有限,機構投資者參與需要一個過程,保證金規模可能比股指期貨更低,不會明顯分流股市資金,更不會加劇貨幣市場資金緊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債期貨
⑷ 關於國債期貨327事件的透支交易
並不是說保證金不夠,而是開的期貨未平倉合約太多了,由於國債期貨合約到期時實行的是現貨(也可以稱實物)交割制度,那麼多的未平倉合約對於空方來說到期時那來那麼多的現貨進行交割。必須注意你期貨開倉時只需要繳納期貨合約價值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但是問題在於期貨合約到期時採用什麼樣的交割制度,是現金交割還是現貨交割。實際上這兩個事件就是單一空方持有的國債期貨合約的國債面值,已經超過了相關國債品種的實際發行量,若期貨合約到期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現貨進行交割。
⑸ "3.27"國債期貨風波事件的原因分析
當時期貨市場管理很亂,國債期貨是十分狂熱的。貼補率的博弈1994年,國內面臨兩位數的高通脹壓力,銀行儲蓄利率達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國債自然少人問津,當時公布的保值貼補率為8%,而且每月都不斷上升,到12月突破兩位數,受此刺激,「327」國債期貨的價格開始直線上漲。從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漲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漲了20%多。
當時,國債期貨保證金的標準定在2.5%,也就是繳納250萬保證金可以做1億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漲幅度意味著在短短的三個月內,買入者已經有了相當於本金十餘倍的暴利!投資機構能日進千萬,欣喜若狂。當時有這樣一個插曲:某機構客戶代表上午打電話給公司本部,要求再想辦法籌資,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萬進去,但過了一小時後,該客戶電話再次打回本部,告訴那邊說:你那1000萬不用籌了,我這邊剛才已經賺出來了!「327」國債應該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補貼率,每百元債券到期應兌付132元。與當時的銀行存款利息和通貨膨脹率相比,「327」的回報太低了。 於是從1995年2月初開始,市場上開始傳聞財政部又將提高保值貼補率,「327」國債將會以148元兌付。面對傳聞,市場出現了急劇分化,權傾一時的國內證券界「教父」人物,時任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認為,宏觀調控三年的三大目標第一條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因此沒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貼補率,而且財政部也沒有必要為此多支付10多億元的利息,使財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觀點代表了當時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們把寶都押在做空上。
這個時候,中國經濟開發總公司開始進場堅定地做多,當時市場上絕大部分的中小散戶和部分機構也做多,他們的看法就是通貨膨脹短期內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貼補肯定會漲,327國債的兌付價也會跟著漲。到當年的2月中旬,「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市場界限已經清楚的劃出來了:滿山遍野的散戶和中小機構,跟著「多頭司令」中經開做多;萬國證券和遼國發等一批機構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約每漲跌1元,萬國的賬面上就將浮動4億元的盈虧。有知情者後來評論說,其實這個時候,多空都已經沒有退路了,由對政策預期的差異變成了市場上的資金博弈。
⑹ 3· 27國債期貨事件是什麼事謝謝
簡單點說:
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正式發布了提高327國債利率的公告,該日下午4時22分,萬國證券把價位打到147.40元。收市後上交所緊急磋商,當即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327品種的交易無效、該部分成交不計入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范圍。萬國賠60億與賺42億就在一瞬間。3個月後國債期貨市場關閉,5個月後萬國證券董事長管金生被捕。
詳細情況:
國債期貨市場是1993年底由上交所提出並經財政部、人民銀行批准而設立的試點,最主要的目的是刺激國債市場,使國債能順利地發出去。
「327」是國債期貨合約的代號,對應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到期兌付的3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是240億元人民幣。
1994年10月以後,人民銀行提高3年期以上儲蓄存款利率和恢復存款保值貼補,國庫券也同樣進行保值貼補,保值貼補率的不確定性為炒作國債期貨提供了空間,大量機構投資者由股市轉入債市,在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峙的焦點始終是圍繞對「327」國債品種到期價格的預測,1992年3年期國庫券到期的基礎價格已經確定為128.5元,但到期的預測價格還受到保值貼補率和是否加息的影響,市場對此看法不一,多空雙方在148元附近大規模建倉,導致國債期貨市場行情火爆。
1995年2月,「327」合約的價格一直在147.80元—148.30元徘徊。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發布公告稱,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提高「327」國債利率的傳言由此得到證實,百元面值的「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而不是132元。但一向順風順水的管金生不這樣看,偏要率領萬國證券做空。
1995年2月23日,中經開公司率領多方借利好掩殺過來,一直攻到151.98元。隨後一直在「327」品種上與萬國聯手做空的遼國發突然倒戈,改做多頭。327國債在1分鍾內漲了2元,10分鍾後漲了3.77元!
327國債每漲1元,萬國證券就要賠進十幾億元!按照它的持倉量和現行價位,一旦到期交割,它將要拿出60億元資金。毫無疑問,萬國沒有這個能力。其負責人管金生鋌而走險,下午4時22分13秒突然發難,先以50萬口把價位從151.30元轟到150元,然後把價位打到148元,最後一個730萬口的巨大賣單把價位打到147.40元。(這筆730萬口賣單面值1.46萬億元,接近中國1994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3!)此舉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令整個市場都目瞪口呆,若以收盤時的價格來計算,這一天做多的機構,包括像遼國發這樣空翻多的機構都將血本無歸,而萬國不僅能夠擺脫掉危機,並且還可以賺到42億元。
當天夜裡11點,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正式下令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327」品種的交易異常,是無效的,該部分不計入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范圍。經過此次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
萬國證券在劫難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盤價到期交割,萬國賠60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管金生自己弄出的局面算,萬國賺42億元;如果按照151.30元收盤價平倉,萬國虧16億元。
第二天,萬國證券發生擠兌。3個月後,國債期貨市場被關閉。
萬國證券經此一仗,元氣大傷,不久被重組。1996年7月16日,申銀與萬國合並。
1995年4月,管金生辭職。5月19日,管金生被捕,罪名為貪污、挪用公款40餘萬元,但沒有違反期貨交易規則的說辭。1997年2月3日,管金生被判處有期徒刑17年。
⑺ 國債期貨交易不牽涉到國債券所有權的轉移,只是轉移與這種所有權有關的價格變化的風險。怎麼理解
你明白什麼叫期貨就明白了為什麼不是轉移國債所有權。期貨(Futures)與現貨相對。期貨是現在進行買賣,但是在將來進行交收或交割的標的物,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還可以是金融指標。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縱橫法律網 紀蕾律師
⑻ 3.27國債期貨事件中,萬國證券低價位倉,違反了什麼證券期貨法規
調查結果認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國債期貨「327」品種發生的事件,是一起在國債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控制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交易大戶蓄意違規、操縱市場、扭曲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所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
調查結果指出,實際的直接責任者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違規聯手操作、擅自超限額持倉,僅「327」 品種的持倉就超過了交易所為其核定的全部品種最高限額的一倍多。在市場異常波動價格不斷上揚的巨大壓力下,公司主要負責人明知嚴重違反交易規則,為扭轉公司巨額虧損,作出了大量拋空單打壓價格的錯誤決策,造成了市場的極大混亂。調查結果還指出,事件的另一責任者為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於2月23日上午把幾家關系戶空倉集中在海南某公司名下,通過無錫國泰期貨經紀公司(已被中國證監會依法取消經營資格)大量違規拋空,企圖壓低價格,以達到減虧或盈利的目的。當打壓無效時,又率先空翻多,製造市場假象,擾亂市場秩序。事件之前,該公司及其空方關系戶也存在聯手操作、超限額持倉達120多萬口的嚴重違規問題。
調查結果還認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對違規事件也應負一定的責任。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市場存在的過度投機所帶來的風險估計不足,交易規定不完善,風險控制滯後,監督管理不嚴,致使在短短幾個月屢次發生由於嚴重違規交易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在國內外造成很壞影響。
⑼ 參與國債期貨交易有什麼注意事項
時隔十八年,國債期貨再度回歸中國期貨市 時隔十八年,國債期貨再度回歸中國期貨市場。但是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國債期貨更像一個全新的概念,那麼有一些誤區,投資者應該注意。 誤區一:認為國債期貨交易時間與現貨市場一致 我國國債期貨與現貨市場的交易時間並非完全一致。國債期貨的交易時間為:交易日的9:15~11:30(第一節)和13:00~15:15(第二節),最後交易日的9:15~11:30。然而一般來說,我國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交易時間為9:30~11:30,13:00~15:00;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時間為9:00~12:00,13:30~16:30。 誤區二:認為國債期貨的當日結算價就是收盤價 國債期貨的當日結算價是指合約最後一小時成交價格按照成交量加權的平均價,計算結果保留至小數點後三位。 國債期貨的收盤價是指合約當日的最後一筆成交價格。 誤區三:認為國債期貨的最後交易日在月末 從我國國情上看,由於我國資金市場在季末容易出現異常波動,為了避開每季度下旬這一時期,保證國債期貨交割的安全和順暢,國債期貨的最後交易日定於合約到期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 誤區四:認為國債期貨類似於股指期貨採用現金交割 國債期貨採用實物交割的方式進行交割,當合約到期進行實物交割時,可用於交割的債券包括一系列符合條件的國債品種,其票面利率、到期時間等各不相同。可交割國債和名義標准券之間的價格通過一個轉換比例進行換算,這個比例就是通常所說的轉換因子,類似於商品期貨交割時的升貼水概念。 誤區五:認為國債期貨保證金低,更加適合散戶參與 表面上看,與股指期貨相比,國債期貨交易的門檻並不高,不過投資者需要滿足適當性制度的要求。通俗地說,投資者要想參與國債期貨交易,不僅要有50萬元開戶門檻,還必須通過相關的資格測試,也就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此外,由於國債期貨價格波動遠小於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的主要功能在於提供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因此對於通常進行趨勢投資的散戶來說,國債期貨並不特別合適。 誤區六:認為國債期貨開倉後無需每日盯盤 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者在購買股票後,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時刻盯著盤面,甚至可以長期持有。但是,投資者在參與國債期貨交易時,需要有足夠時間盯盤。 由於國債期貨採取保證金交易制度,保證金比例較低,既放大了盈利也放大了虧損,一旦行情不利,投資者面臨的風險相當大。
⑽ 證券市場上類似「327國債期貨事件」的重大事件有哪些,或者一些大公司或者個人在關於證券投資上的失敗事件
1、最著名的逼倉典型——327國債 國債期貨最早由上海證券交易於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推出,只向證券商自營開放,後來才向公眾開放。進入一九九年、一九九五年達到其鼎盛期。也在其鼎盛期出現兩個風險事件,「314」、 「 327」國債期貨事件,最引人注目的是「327」事件,有關當事人至今還在押中 隨「327」國債貼息消息明朗及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財政部新債發行量消息公開,全國各地國債期貨市場出現向上突破行情,上證所327合約空方主力在封盤失敗後蓄意違規,十六點二十二分開始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327合約暴跌3.8元,當日開倉多頭全線爆倉。事後有關方面宣布這個時段交易無效,並將蓄意違規者管金生逮捕入獄。國債期貨嚴重透支交易是期貨市場違規操縱最極端表現,是對整個市場的愚弄,為市場各方不難容忍,有關人員為此失出了沉重代價。 助長327事件發生的客觀原因主要有兩條: 一、泛用保證金制度,國債期貨收取的保證金率僅為1%,過低的保證金助長了投機氣氛也使每日無負債制度難於維持,市場結算風險驟然增大。 二、國債市場不具備開發期貨品種的條件,市場化程度不夠,沒有利率市場化使期貨成為競猜貼補率的游戲,價格發現套期保值無從談起。327事件直接觸發監管者的神經,整個市場掀起加強風險管理之風,各項制度措施紛紛出台。 2. 順勢逼倉典型——粳米事件 粳米事件發生於一九九四年七月至十月間。當時粳米期貨在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市場雙方圍繞國家宏觀平抑糧價與自然災害影響認識不同產生了嚴重的判斷分歧,雙方持倉不斷擴大,出現期貨價格上漲和多逼空跡象。 其間交易所出台過停市、限制持倉、強制性減倉等措施,但無法抑制因災情加重帶來的糧價上漲,當然交易所較寬松的最高價限制也助長了期價上漲。與其前採取措施帶來的回落價相比,八月份粳米期貨價格大多上漲200元/噸,以9503合約為例已上漲2400元/噸,而這年春節前後價格不過1900元/噸而已。九月初有關部門召開一系列平抑糧價會議,粳米期貨曾出現價格連續四天跌板行情來,但上海糧交所公布縮小漲跌停板額至10元及取消最高限價消息下,粳米期價又出現連續漲停板現象。十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暫停粳米期貨請示,粳米期價終於停盤,隨即退出歷史舞台。 粳米期貨逼倉表面上看有基本面支持如災情加重帶來減產預期,但這種觀點在當時並不得到認同,人們看到的是一種不切實際的預期上漲心理,這種心理助漲期貨價也助漲了現貨價,為了抑制這種心理漫延保持糧價在宏觀調控下的穩定,有關方面採取關停措施。 3、一個並非例外的逼倉事件——棕櫚油空逼多 歷史上中國風險事件大多以多逼空方式出現,現貨供應緊張及投機資本龐大常促使多逼倉局面形成,但是多逼倉又多以失敗方式出現,原因在於中國是一個從計劃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的國家,國家常運用其它手段對價格進行干預,使得多逼空容易遭遇政策風險。一九九五年發生的棕櫚油事件卻以空逼多的方式出現,決定這種逼倉形成的主要原因當然是現貨供應充足及投機資本過小。 一九九五年三月,某券商資金憑一已之力與力量龐大的進口商在中商M506合約上展開對峙。當時基本面條件對多頭是十分不利的,先不說國內外棕櫚油市場行情有所回落,國內期貨監管工作也以抑制通貨膨脹、抑制過度投機為重點,在政策風險及不利的現貨市場面前,多頭只有一條路——平倉離場,現貨套利優勢及投機打壓使得多頭離場之途難上加難,以連續跌和擴大跌停方式使市場價格很快從9300元/噸下跌至7200元/噸。棕櫚油506是空逼多典型。 這種局面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基本面方面的,也有市場主體結構單一方面的,僅靠一個投機大戶是難於承提現貨市場價格下跌帶來的風險的,逆勢操縱使風險累積加大,使自已不能全身而退,一個純進口產品不利於期貨市場正常運行也是重要原因。 4、開處罰市場操縱者先例——「秈米事件」 秈米事件也稱「金創」事件,將風險事件與期貨經紀公司聯系在一起,正突出事件的特殊性。「秈米事件」發生於一九九五年廣聯交易所。受國家宏觀調控、夏糧豐收及交易所臨時保證金政策影響,九五年十月,廣聯秈米9511合約回落至2750元/噸附近,市場多頭不甘於被套,10月中旬,以廣東金創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為主的多頭,利用注冊倉單較少的消息,強拉秈米9511合約期價,三個漲停板之後,期價又重回到至3050元/噸附近,持倉量劇增,隨後受現貨保值商拋壓,期貨在高位振盪,十月十九日市場價格仍維持在相對高位,且持倉量巨大,當天收盤交易所作出處罰多頭三家違規會員的決定,此後行情逆轉。十月二十四日廣聯所協議平倉,十一月二十日9511合約摘牌,收盤價為2301元/噸。 這次秈米事件開創了中國期貨交易所在合約仍在交易中對違規操縱者進行處罰的先例。十月十九日交易所作出處罰決定,十一月三日中國證監會吊銷廣東金創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營業資格,它表明人們對市場操縱行為已經深惡痛絕。 在合約交易還在進行中對市場操縱作處罰,這對交易所的要求是很高的,既需要有勇氣也需要有明確的判斷方法,好在當時作出這種判斷並不難,價格異動是一個重要指標,短時間上漲猛且缺乏基本面支持,其次多頭持倉高度集中,有明目張膽操縱之表現。這次處罰正面影響是對市場操縱者造成威懾作用,整頓了市場秩序,但市場操縱也從顯在走向隱蔽,集中操縱轉向分倉操縱,查處難度有所加強。 5、成為逼倉經典的「天津紅」 天津紅於一九九四年九月在天津聯合交易所上市。逼倉事件發生於507合約上,當時乘價格回落至3800元/噸附近之時,多頭策劃一輪逼倉行情,一方面大量收購現貨,另一方面在期貨上大量買入,一九九五年五月中旬507合約成交量、持倉量明顯放大,六月初多頭主力強拉價格,出現兩個漲停板,價格漲至5151元/噸,隨即交易所提高保證金以抑制過度投機,但仍然難於控制局面,最後只有通過終端停機和停市方式要求雙方平倉來解決問題。 「天津紅507事件」其典型性表現在幾個方面,一、逼倉事件與國際市場逼倉定義完全一致,國際市場定義逼倉在可交割的現貨較少的情況下,市場主力控制了現貨,又在期貨市場上大量買入,從而達到操縱期貨謀取暴利目的,這種逼倉行為在國際市場上是違法的。天律紅小豆逼倉手法與國際市場逼倉是一樣的,而天律紅小豆屬於小品種,逼倉很容易發生。二、逼倉行為造成的價格異動十分明顯,不考慮基本面影響的情形下出現兩個漲停板,時間短獲利空間大,顯示出時間與空間不對稱性,「逼」的意義突出,人們稱這種逼倉為硬逼倉。或者因為這個特徵表現具有嚴重的負面性,交易所採取強硬措施加以制止,從而導致後來逼倉行為特徵發生變化,後來的逼倉顯得溫和些,不急迫的時間與空間盡可能對稱,人們把後來逼倉叫做軟逼倉,近期滬膠0407事件市場就視其為軟逼倉,而有關方面卻因為沒有出現連續漲跌停否定其逼倉性質,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不論硬逼倉還是軟逼倉,其實質都是一樣的,都是一種市場操縱、扭曲價格、謀取暴利的行為,多以符合國際市場逼倉定義為基本特徵。 小品種特徵加上交割交易制度不完善使紅小豆逼倉事件接連不斷發生。蘇州商品交易所一九九五年六月一日推出紅小豆期貨,現貨市場低迷及交割標准過低原因致使期貨市場連創新低。但在蘇交所宣布嚴禁陳豆、新豆摻雜交割及公布實際庫存數量較少的情況下,期貨出現了大漲,以9602合約為例在十二月僅一個月時間期貨從3690元/噸漲至5325元/噸,不少空頭套保者遭遇了爆倉命運。一九九六年一月在中國證監會要求頭寸減倉和不得開出新倉的政策干預下及蘇交所強行平倉政策作用下,期貨發生逆轉。三月八日證監會停止蘇交所紅小豆期貨合約交易。 蘇州紅小豆事件使庫存向天津轉移。這時天聯所卻規定最大交割量為6萬噸的政策。期價超跌和限量交割政策為另一輪逼倉行情創造了條件,九六年第一季度天津紅小豆9609事件發生並立即受到中國證監會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