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國炒國債期貨破產
❶ 國債期貨327事件中為什麼叫327啊
「327」是國債期貨合約的代號,對應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到期兌付的3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是240億元人民幣,1995年2月23日,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違規交易327合約,最後8分鍾內共砸出1056萬口賣單,面值達2112億元國債,最終因政府幹預萬國虧損16億元人民幣。國債期貨因此夭折。
再給你補充點吧:
英國《金融時報》稱這是「中國大陸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具體情況-------是當時以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量最大最活躍,其中多空兩大陣營匯聚當時中國證券市場的風雲人物,空方為當時號稱「上海灘證券教父」 的上海萬國證券公司總裁管金生;和「遼國發」高原和高嶺兄弟2人為首。多方則是以當時財政部直屬的「中經開」為首的上海和江浙一帶的私人大戶,其中包括安徽的後來創立國元證券的陳樹隆,和深圳大鵬證券董事長徐衛國及其他江浙個人大戶,這是一次總的來說是瘋狂瓜分國有資產的豪華大餐啊,躺下了一個萬國證券---------造就了大批千萬億萬富豪!
管金生為首空方是「中國證券市場早期最有思想的一批市場派人士」 ,他們更相信自己的分析,多方則純粹是一批「黑幕消息派人士」,他們炒的是「內幕消息」 ,這本來是違法的,可是在中國從來都是「老實規矩的人吃虧」 ,不違法打點「插邊球」是任何領域都很難賺到大錢的。
上交所沒有公布管和萬國的名字但是萬國在劫難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盤價到期交割---萬國賠60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管金生自己弄出的局面算---萬國賺42億元,如果按照151.30元平倉---萬國虧16億元。
看了這黑吃黑事件,不免叫人覺得英雄氣短,感慨非常,就連中國當時最大的大機構萬國管金生的戰無不勝的虎狼之師都一日而亡,想我等散戶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對金融市場的膚淺認識,只有自覺加強自我風險教育!
中經開滅了萬國---後也破產,中經開主管國債期貨的副總裁戴學民,1995年年底在北京遇到不名身份的人刺殺,傷及肝部,戴學民既未報案,也未住院,到醫院草草包紮後,當天即乘航班離開北京。此人在1997年前還和部分熟人電話聯絡過,1997年後下落不明……
後來中經開在「長虹轉配股違規上市」中又故伎重演賺了很多錢,後來中國證券市場的幾個大系如「涌金系的魏東」、「東歐系」、「金信系」 「漢龍系」的成長發展都與「長虹轉配股違規上市」獲取暴利有關,這就是中國證券市場的黑幕 !!
中經開,據說在90年代初期,其員工過著的都是現在高級白領們比不上的生活。那裡面給人的印象就是:神秘。至於其最終為何破產,我想在他的後台利用它消滅了所有對手以後,中經開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❷ 申銀萬國合並的萬國證券是那個在327國債期貨中破產的證券公司
是的,中國證券市場教父級人物管金生創辦的,可以在網上看看,很牛
❸ 《327國債事件》。。怎麼寫讀後感想救命。。
請參考以下這篇文章:
327國債事件「究竟告訴我們什麼
——商品期貨市場反思與借鑒(5)
(作者:常清 教授、博導 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
反思過去,最值得一提的是「327國債事件」。在1990年代初,中國進行期貨市場的試點是很
成功的,不僅在很短時間內大宗商品的交易很活躍,而且開始了國債期貨交易。到1995年,試點已成全面發展趨勢。但由於出現了一些惡性事件,導致政府對期貨市場進行全面治理整頓,致使期貨市場發展形勢急轉直下。從歷史角度講,「327國債事件」是一個轉折點。
關於「327國債事件」,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研究頗為深入。但我在看資料時始終感覺許多研究者並沒有切中要害,而是對期貨市場進行了不必要的非難。
「327國債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1995年2月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國債期貨交易過程中,由於空頭大戶虧損累累,為免遭「爆倉」的不利局面,利用上海交易所計算機交易系統的不完善,採用嚴重違規手法,透支幾十億元保證金,做了近千萬手的合約,8分鍾內將」327「國債期貨品種單位合約價位壓下跌4元。由於其違規非常明顯,上證所發現之後,宣布尾市327品種成交無效,並不得不採取暫停國債期貨自由競價交易等措施。
「327」事件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3月份的第一周暫停國債期貨自由競價交易,尤其對「32」7品種進行協議平倉。其後,從3月7日起,恢復了除「327」品種以外的其它品種的自由競價交易,但規定一律只能平倉,不得開新倉,並將保證金從原來的每合約500元提高到2000元,且每筆最高申報數量不得超過1000手合約,同時將漲跌停板限為漲跌0.50元,並相應提高進入交割月份的保證金標准,使國債期貨在爆炒之後逐步降溫。從3月13日起,上證所價格漲跌停幅度調整為漲跌1元,並且允許開設新倉,才開始了正常的交易。
從以上史實事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導致「327國債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直接原因在於交易者。萬國證券公司作為一個機構投資者依仗自己的政府背景和財大氣粗而不尊重市場,認為市場價格可以短期內被操控,所以才用透支的方法打壓市場。當時消費物價一直沿上升通道不斷上漲,而根據物價指數計算的保值貼補率勢必逐月提高。當萬國證券等大戶認為國債價格被高估之時,在市場上做空,無可厚非,問題在於明知做錯了方向卻不認錯斬倉,反而加倉,最後孤注一擲,透支打壓市場,造成公司破產。這種交易的不理性正好與當時巴黎銀行交易員尼克·里森是一樣的。
第二個原因在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是一個現貨交易所,沒有按期貨運行規則進行設計,才出現了問題。期貨市場有保證金、每日結算等制度管理風險,當時上證所不實行嚴格的保證金制度,萬國證券在沒有保證金的情況下,可以透支幾十億進行交易,才出現此類事件。與此同時,
327國債在各個期貨交易所也同樣進行交易,交易量並不少於上證所,但由於期交所有一套嚴格的管理風險的制度,所以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327國債事件」給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今天金融期貨再開要汲取什麼教訓呢?
首先,要充分認識期貨市場運行的規律性,按期貨市場的規律辦事。不能像上證所當年,期貨現貨不分,不按期貨的原則管理。
其次,要對投資者一視同仁,不能搞特殊。當時的上證所認為券商財大氣粗,透支交易不會有風險,所以才給券商透支額度的,而其它的中小投資者都是保證金交易。我們千萬不能以注冊資本大小看承受風險的能力,而應以風險管理的制度管理風險。
再次,要認識到專業化分工的道理。當時327國債由期貨經紀公司代理,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的交易很成功,只是上證所出了問題。反思過去,上市股指期貨這個期貨品種,只能由期貨公司專營代理,在期貨交易所內運營。證券公司的長處不在於此,若用證券的思維和管理來運營股指期貨,將來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❹ 327國債事件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一、1995年2月23日爆發的327國債期貨事件,可以說是建國以來罕見的金融地震。
327品種是對1992年發行的3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代稱。由於其於1995年6月即將交收,現貨1992年3年期國債保值貼補率明顯低於銀行利率,故一向是頗為活躍的炒作題材。
市場在1994年底就傳言327等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國庫券可能要加息;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不可能,因為一旦加息需要國家多支出10多億元的資金,在客觀形勢吃緊的情況下,顯然絕非易事。
於是,圍繞著對這一問題的爭議,期貨市場形成了327品種的多方與空方,該品種價格行情的最大振幅曾達4元多。
二、2月23日,財政部發出公告,關於1992年期國庫券保值貼補的消息終於得到證實。多頭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地乘勝追擊,而空方卻不甘束手就擒。雙方圍繞327高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空方的總指揮是萬國證券公司,二號主力遼寧國發(集團)公司。
在148.50元附近,空方集結了大量的兵力。但多方力量勢不可擋,一開盤,價位就跳空高開,數百萬的空單被輕而易舉地吃掉,價格大幅飆升,迅速推高到151.98元。16時22分,離收盤還有8分鍾。
正當許多人都以為大局已定時,風雲突變,730萬口(約合人民幣1460億元)的拋單突然出現在屏幕上,多方頓時兵敗如山倒。
最後雙方在147.50元的位置鳴金收兵。當日上海國債期貨總成交8539.93億元,其中80%即6800億元左右集中在327品種上。若按收市價147.50元結算,意味著一大批多頭將一貧如洗,甚至陷於無法自拔的資不抵債的泥坑。
交易剛結束,上海證券交易所、證管辦就接到了指有會員嚴重違規操作的控告。根據後來的處理結果,327事件被定性為一起嚴重的違規事件。
它是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管理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大戶蓄意違規、操縱市場、扭曲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所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
三、作為327事件主要責任者的萬國證券公司,在這次大起大落的劇烈震盪中,一下子就陷入了滅頂之災。萬國證券成立於1988年7月18日,總裁管金生。
這家起步時只有3500萬元資本金的證券公司在短短6年的時間就發展成資產規模數十億元的綜合性公司,是中國證券業的一大奇跡。
萬國證券成立不到兩個月就先聲奪人,爭取到為義大利國民勞動銀行新加坡分行在倫敦發行歐洲日元證券作承銷商,成為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從事同類業務的第一家證券公司。
1992年,萬國證券又與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及香港長江實業集團聯合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大眾國際51%的股權,又創造了國內證券公司第一次在香港收購控股上市公司的奇跡。
1993年。萬國證券在首批券商信用評級中成為唯一獲得國內AAA最高信用級別的一家。
1994年,萬國證券A股交易占上交所總成交量的22%,B股則達到50%,在上交所會員中首屈一指。當年上市的上海12隻B股中有8隻是由萬國證券作國內主承銷商。
如日中天的萬國證券打起了「萬國證券,證券王國」的旗號,聲言要成為中國的野村、中國的美林。然而,在缺乏必要的監管條件下的過於順利以及由此滋長起來的狂妄自大及膨脹野心,卻成了它的「死穴」。
四、萬國證券的總裁管金生是上海外國語學院法國文學碩士,畢業後先後就職於上海市級機關、上海信託投資公司。曾擔任中美國際投資法研討會秘書長,由此而受歐共體邀請,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進修,獲法學碩士及商業管理碩士。
1988年學成回國,即著手創辦萬國證券公司。人生經歷上過於一帆風順,同樣容易養成一個人過於自負的性格。他風頭出盡,被尊為「中國證券教父」。
327事件後,人們指責管金生用家長制的那一套來領導全國最大的證券公司,而他本人卻感到還有一條,這就是萬國缺少監督機制。
如果說管金生在327品種上走了眼不過是一種偶然,那麼,他以及他所領導的萬國在327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則是一種必然。自從成為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幾乎所向無敵的虎狼之師,他們就太自以為是,也太自信了,他們以為國家不可能因其利率偏低而加息,因而一直在做空。
而當加息的消息被證實時,為了挽救公司可能出現的高達10億元以上的損失,便不顧一切地鋌而走險,違規惡炒。
2月23日下午,空方主力陣營中的遼國發臨陣倒戈,突然空翻多,使327品種的創出151.98元的天價。
在大勢既去的情況下,最後8分鍾,急紅了眼的空方司令萬國赤膊上陣,先以50萬口將價位打到150元,接著連續以幾個數十萬口的量級把價位再打到148元,最後一筆730萬口的巨大賣單令全場目瞪口呆,把價位封死在147.50元。
在這一陣緊鑼密鼓的狂轟爛炸之中,萬國共拋出1056萬口賣單,面值達2112億元,而所有的327國債總額只有240億元。也就是說,萬國賣空的數額超過了該品種總額的7.8倍。
管金生的一步之差,令萬國遭遇了它事業上的滑鐵盧,在管本人而言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滑鐵盧。
(4)楊衛國炒國債期貨破產擴展閱讀
「中國的巴林事件」
以萬國證券公司為代表的空方主力認為1995年1月起通貨膨脹已見頂回落,不會貼息,堅決做空,而其對手方中經開則依據物價翹尾、周邊市場「327」品種價格普遍高於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財政部決策動向等因素,堅決做多,不斷推升價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種上聯合做空的遼寧國發(集團)有限公司搶先得知「327」貼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為做多,使得「327」品種在一分鍾內上漲2元,十分鍾內上漲3.77元。
做空主力萬國證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當時的持倉量和價位,一旦期貨合約到期,履行交割義務,其虧損高達60多億元。
為維護自己利益,「327」合約空方主力在148.50價位封盤失敗後,在交易結束前最後8分鍾,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萬手、價值1400億元的巨量空單,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使「327」合約暴跌3.8元,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造成了傳媒所稱的「中國的巴林事件」。
「327」國債交易中的異常情況,震驚了證券市場。事發當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關各方緊急磋商,最終權衡利弊,確認空方主力惡意違規,宣布最後8分鍾所有的「327」品種期貨交易無效,各會員之間實行協議平倉。
❺ 國債期貨「327事件」的來龍去脈
327是一個國債的產品,兌付辦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貼息。由於保值貼息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該產品在期貨市場上有一定的投機價值,成為了當年最為熱門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發的327案,,民間則將2月23日稱為中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解釋:327是國債代號,並不是案發當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2.23)
事件發展經過
1995年時,國家宏觀調控提出三年內大幅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措施,到94年底、95年初的時段,通脹率已經被控下調了2.5%左右。眾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國通脹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這三年裡,保值貼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據這些數據,時任萬國證券總經理,有中國證券教父之稱的管金生的預測,327國債的保值貼息率不可能上調,即使不下降,也應維持在8%的水平。按照這一計算,327國債將以132元的價格兌付。因此當市價在147~148元波動的時候,萬國證券聯合遼寧國發集團,成為了市場空頭主力。
而另外一邊,當時的中國經濟開發有限公司,隸屬於財政部,有理由認為,它當時已經知道財政部將上調保值貼息率。因此,中經開成為了多頭主力。
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發布公告稱,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空頭判斷徹底錯誤。當日,中經開率領多方借利好大肆買入,將價格推到了151.98元。隨後遼國發的高嶺、高原兄弟在形勢對空頭及其不利的情況下由空翻多,將其50萬口做空單迅速平倉,反手買入50萬口做多,327國債在1分鍾內漲了2元。這對於萬國證券意味著一個沉重打擊——60億人民幣的巨額虧損。管金生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在收盤前八分鍾時,做出避免巨額虧損的瘋狂舉措:大舉透支賣出國債期貨,做空國債。下午四點二十二,在手頭並沒有足夠保證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發難,先以50萬口把價位從151.30元轟到150元,然後把價位打到148元,最後一個730萬口的巨大賣單把價位打到147.40元。而這筆730萬口賣單面值1460億元。當日開盤的多方全部爆倉,並且由於時間倉促,多方根本沒有來得及有所反應,使得這次激烈的多空絞殺終於以萬國證券盈利而告終。而另一方面,以中經開為代表的多頭,則出現了約40億元的巨額虧損。
2月23日晚上十點,上交所在經過緊急會議後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交易是異常的無效的,經過此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這也就是說當日收盤前8分鍾內多頭的所有賣單無效,327產品兌付價由會員協議確定。上交所的這一決定,使萬國證券的尾盤操作收獲瞬間化為泡影。萬國虧損56億人民幣,瀕臨破產。
2月24日,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就國債期貨交易的監管問題作出六項規定,,即1、從2月24日起,對國債期貨交易實行漲跌停板制度,2、嚴格加強最高持倉合約限額的管理工作,3、切實建立客戶持倉限額的規定,4、嚴禁會員公司之間相互借用倉位,5、對持倉限額使用結構實行控制;6、嚴格國債期貨資金使用管理。同時,為了維持市場穩定,開辦了協議平倉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