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走強國債期貨走強表明
A. 基金是什麼意思
基金,英文是fund,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我們現在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基金公司擁有一批既有較高學歷、又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專家。他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判斷能力,能及時掌握大量的信息資料, 能對金融市場上各種品種的價格變動趨勢作出比較正確的預測,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資決策的失誤,提高投資成功率。
(1)美元指數走強國債期貨走強表明擴展閱讀:
根據不同標准,可以將證券投資基金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這要看情況),通過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一般在證券交易場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2)根據組織形態的不同,可分為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基金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資基金公司的形式設立,通常稱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和投資人三方通過基金契約設立,通常稱為契約型基金。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均為契約型基金。
(3)根據投資風險與收益的不同,可分為成長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據投資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期貨基金等
B.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後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
最主要的問題是外資銀行的人民幣業務輻射能力弱,覆蓋范圍小,區域集中,服務對象窄
1.外資銀行人民幣來源渠道過於狹小和單一,難於確保業務的正常、安全地開展
2.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會對國內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目標提出嚴峻挑戰
3.我國對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的監管還很不完善
4.外資銀行的人民幣業務沒有穩妥的市場退出機制
C. 人民幣升值對美元指數的影響
美元指數(USDX)是衡量美元全球走勢的最直接的參照指標,它是參照1973年3月份6種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化的幾何平均加權值來計算的,並以100.00點為基準來衡量其價值。USDX是綜合反映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的指標,用來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它通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的一攬子貨幣的綜合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從而間接反映美國的出口競爭能力和進口成本的變動情況。在1999年1月1日歐元推出後,這個期貨合約的標的物進行了調整,從10個國家減少為6個國家,歐元也一躍成為了最重要、權重最大的貨幣,其所佔權重達到57.6%,因此,歐元的波動對USDX的強弱影響最大。
人民幣升值對美元我看是利好 因為中國持有的美元債權將得到貶值,如此一來美國長期和短期國債都會受積極影響,另外,美元相對貶值促進美國出口,拉升GDP,長期利好美元。
D. 為什麼公債的購買數量受通貨膨脹,公債幻覺,流動陷阱的影響
美元是美國實力和地位的標志。美元霸權的根本在於支撐美國的全球霸權。美元指數在2007 年中延續了2001 年以來的下跌走勢,在受美國經濟衰退及次貸危機影響下,再度深幅下跌。隨著美國華爾街金融危機的不斷深化,美元跌勢依舊,以美元為本位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正在遭受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最嚴峻的一場考驗。盡管美元霸權地位短期內還不會終結,但種種潛流表明,其日漸式微的體系運轉正在悄然敲響一個貨幣帝國時金融危機;美元;美元霸權;美元貶值隨著美國華爾街金融危機的不斷深化,全球金融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地震。在最近很短的一段時間里,國際市場上不管是股市,還是原油、黃金(資訊,行情)等大宗商品期貨價格,都像是服用了烈性迷幻葯,瘋狂地暴漲暴跌,這種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意味著以美元為本位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正在遭受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最嚴峻的一場考驗。一、美元霸權:從金本位到美元本位1792 年,美元在13 個殖民地形成了貨幣區,美國在當時只是一個擁有400 萬人口的國家。但同時,美元也對美國構成了無法抗拒的致命誘惑。根據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的理論,在國際貿易中,每個國家都具有比較優勢,任何一國都應在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努力生產更多產品,參與國際交換,獲得國家發展。而美元全球霸權貨幣地位的確立,使美元成為美國相對於其它國家最大的比較優勢。當別的國家拚命生產各種商品和資源時,美國只要輕松地印刷美元就可以參與國際貿易,購買別國產品,供自己消費。對任何個人和國家來說,這樣的便宜事都是無法抵擋的誘惑。於是,美元在支撐美國全球霸權的同時,也在不斷滋養美國的惰性。美元是美國實力和地位的標志。美元霸權的根本在於支撐美國的全球霸權。美元霸權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奠定了美國全球霸權地位必不可少的經濟基礎。由於美元是主要國際貨幣,美國擁有自行印刷外匯的特權,源源不斷地為維護全球霸權提供資金。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是美國全球霸權的兩大支柱。二戰後美國正是一手拿著原子彈,一手拿著美元稱霸世界的。美國國際政治經濟學家羅伯特吉爾平(Robert Gilpin)作了深刻的論述,他說:「美國霸權地位的基礎,是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作用和它的核威懾力量擴大到包括了各個盟國。美元基本上利用美元的國際地位,解決了全球霸權的經濟負擔。……」美國利用美元特權謀求獨霸之私,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不滿。法國總統戴高樂就曾尖銳地批評美國人隨心所欲地印刷美元,以便在越南打一場殖民戰爭,盡量買進外國公司,並為其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霸權提供資金。因此,從某種意義上看,美元也是政治貨幣,「美元的命運就是美國的命運。」戰後美元霸權的確立,以1971年為界,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1971年前的金本位階段和1971年後的美元本位階段。由於布雷頓森林體系一開始就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矛盾在積聚了10年後終於「爆發」。隨著冷戰升級和西歐、日本經濟恢復,美國實力下降,優勢減少。1972年,美國逆差超過800億美元。由於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的美元與黃金掛鉤的特權,美國可用美元支付逆差。因此,800億美元的國際收支逆差,大部分構成美元的短期債務,大量美元流入外國政府、企業和私人手中。有些國家就動用手中的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從而引起美國黃金大量外流,以至於美國1968年的黃金儲備還不足以支付海外擁有美元的40%。如此現狀,使得美國最終決定徹底擺脫黃金對美元的約束,實施最徹底的美元本位制。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並增收10%的進口附加稅。這表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本原則已經動搖。雖然美元與黃金相脫鉤,但世界仍將不得不接受美元,因為還沒有其他可以作為世界貨幣的硬通貨。布雷頓體系時期,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在享有國際貨幣利益的同時也承擔了與黃金掛鉤的責任,保證美元隨時可以按照約定的比例兌換成黃金。而體系的崩潰,意味著美元失去了國際准公共產品的法定地位,但其世界性貨幣的地位並沒有改變,這就使美元在享有國際貨幣利益的同時,卻可以不承擔相應的責任。人類由此進入了純粹的信用貨幣時代。二、美元貶值「濤聲依舊」貶!貶!貶!曾被譽為「世界通貨」的美元在貶值路上走得正歡。自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以來,美元出現了三輪貶值。第一輪是1973年1月至1978年10月,美元兌所有貨幣實際匯率(指數)下降%;其中兌主要貨幣實際匯率(指數)下降%。第二輪是1985年3月至1995年7月,上述兩項指數分別下降%和44%。第三輪是2002年初以來。始於2002年2月以來的美元貶值,大背景則是2001年「9·11」襲擊的發生,主因是「口頭強美元、實質弱美元」的政策。這背後是美國財政赤字、貿易逆差與美元地位衰落的多重結果。首先,自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及「9·11」後,美國政府財政狀況轉為赤字,財政赤字佔GDP比重從2002年的%攀升至2004年的%。隨著今年減退稅方案的實施,美國財政將再趨惡化,弱勢美元的策略,則是轉嫁財政危機的潛在經濟背景。其次,美國貿易逆差不斷擴大。2002年至2005年期間,美國經常性財政赤字的平均增幅高達%,美國不得不放鬆貨幣供應,支撐日貿易支付和軍費開支。從長期趨勢看,美元匯率的走勢一直向下。最後,美元弱勢與歐元匯率在2002年後步入升軌,成為真正的國際硬通貨也有一定關系。隨著歐元的穩定升值,各國歐元儲備的比重已從2002年初的%,上升至2007年中的%;而美元儲備的比重從1999年的71%下降至64%。這些變化也是過去幾年美元弱勢的原因之一。圖1 美元指數走勢圖(1980年至今)①美元指數在2007 年中延續了2001 年以來的下跌走勢,在受美國經濟衰退及次貸危機影響下,再度深幅下跌。造成美元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是造成近期美元大幅下跌的直接原因。次貸危機全稱「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動盪引起的金融危機。一場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2007 年8 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造成次貸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持續對美元進行加息及從2005 年步入衰退的美國房地產市場。同時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都有較大的影響,部分研究報告顯示次貸危機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從2001 年後,受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尤其是作為CPI 核心指數的房地產市場在2005年後持續下滑,美元持續下跌。而作為全球主要結算貨幣的美元,再次遭受信任危機。美元指數2007 年整年走勢呈近乎垂直的下跌走勢,回顧2007年美元的重要經濟事件。主要的有兩件,一件是前面提到的次貸危機,另一件就是美聯儲在2007 年的連續降息。2007 年美聯儲分別於9 月、11 月、12 月,通過決議將基準利率下調、、 個百分點,調整後利率分別為%、%、%。美聯儲在次貸危機爆發後,通過下調利率的手段對經濟進行調控,是造成2007年8 月份以來持續擴大下跌的直接原因。在2007 年11 月底,美聯儲及美國政府通過一系列手段抑制次貸危機所造成的影響,如隔夜回購、布希宣布了凍結次級按揭貸款利率的協定,凍結期限為5 年等措施。2007 年12 月12 日,美聯儲聯合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瑞士央行等四大央行,聯合出手緩減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壓力,這將對未來一段時間對美元提供支持。「一個幽靈,索羅斯的幽靈,在歐洲游盪。」索羅斯似乎總是出現在人們最沮喪的時刻。繼拋出「二戰後最嚴重金融危機」的言論後,索羅斯2008年1月23日在瑞士小鎮達沃斯(Davos)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依舊不依不饒,稱美國和英國經濟將陷入衰退。《泰晤士報》形容:「這番話語在世界股市多年來最糟糕的日子裡顯得既合時宜又合氣氛。」在世界經濟論壇小組討論會上,索羅斯表示,世界不願再積累美元。「金融市場的確需要一個長官……世界其他地方不願積累美元。目前的危機是將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時代的終結。我們需要一個新長官,而不是華盛頓共識。」他說。他還對美聯儲的表現評頭論足,他說:「中央銀行失去控制了。」他的這一觀點得到一些高官的贊同,他們表示,美聯儲2008年1月22日降息75個基點的做法出人意料,看似恐慌之舉。「我們有一個可能往系統注入大量現金流的具有市場親和力的美聯儲,這將為我們創造另一個泡沫經濟。」美國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亞洲主管史蒂芬·羅奇(Stephen S. Roach)說,「我有點擔心他們昨天所做的一切是在按鬧鍾的停響鍵。(這是)過度的貨幣調節,只會把我們從泡沫帶到泡沫再帶到泡沫。」三、美元弱勢還是美元強勢?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Richard Nixon)廢除金本位使美聯儲掙脫了黃金儲備對貨幣發行的約束,美聯儲開始了長期的貨幣擴張,藉助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美國的貨幣政策更多的成為美國金融霸權主義的工具。伴隨著弱勢美元和強勢美元的交替,我們總能發現世界上某些國家和地區會成為犧牲品,1979年保羅·沃克爾(Paul Volcker)就任美聯儲主席,開始了強勢美元時代,直接導致了1982年拉美的債務危機;1985年日美簽訂「廣場協議」,強迫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日本進入泡沫經濟,導致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至今日本經濟仍然沒有恢復元氣;1993年柯林頓入主白宮,又開始鼓吹強勢美元,1994年美元進入加息周期,這次倒霉的是經濟快速增長的東南亞諸國,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如期爆發,2000年美國本土的互聯網泡沫破滅;2001年小布希入主白宮,美國為擺脫互聯網泡沫破滅帶來的衰退,又開始了大規模降息,聯邦基準利率從%一直降到1%,美國雖然擺脫了互聯網泡沫破滅帶來的衰退,但卻催生了更大的房地產泡沫;2004年6月,美聯儲再次啟動加息進程,美國主動刺破了房地產泡沫,2007年4月次貸危機爆發;2007月9月,在次貸危機的壓力下,美國再次進入減息周期,聯邦基準利率連續快速下降,到2008年10月已下降到1%,這使得全球商品市場火上加油,黃金、礦產、石油、糧食等大宗商品市場價格飛漲,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泡沫越吹越大。從上邊美元走勢和世界經濟危機的相互關系我們看到,在2000年以前,美元的每次變動都是以其它國家的經濟危機為代價,美國轉嫁了危機,打擊了競爭對手,獲得了收益。但進入了2000年以後,卻每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也說明美國經濟已經越來越虛弱了,往往沒搞倒別人,自己卻先不行了。先是互聯網泡沫破滅,其後是次貸危機,下一個會不會是商品市場泡沫的破滅?而這次從減息到加息再到減息周期很短,其間的加息引發次貸危機更像有意而為,從2007年9月開始的減息應該不會這么快就結束,弱勢美元更符合美國的利益。首先,弱勢美元更符合債權國的利益,而美國是當前最大的債務國,不論國家還是美國家庭都背負巨額債務,弱勢美元有利於其減輕債務負擔;其次,弱勢美元而導致的大宗商品市場泡沫符合美國利益,美國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由於美國的消費佔美國經濟總量的70%左右,製造業占經濟比重很小,大宗原材料的價格高漲對其影響比較小,雖然石油價格高漲對美國不利,但美國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而且美國禁止開采其國內的石油,石油價格高漲也提升其未開採油田的價值;第三,維持弱勢美元,會導致美元加速流向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世界其它國家美元越多,美國從美元貶值之中的獲利就越大;第四,美國這次的貨幣政策變動,針對中國而來的可能性最大,中國雖然股市暴跌,但整個國民經濟並未受到嚴重傷害,美國的戰略目的沒達到,不會草草收兵。根據以上分析,弱勢美元是美國的既定國策,也是美國的無奈選擇,如2004年的加息就引發了次貸危機,再次快速進入加息周期,如果引發大宗商品市場的崩盤,在次貸危機重傷未愈的情況下美國的金融命脈將受到致命打擊。自美國次貸危機以來至2008年10月底,美聯儲為了防止經濟衰退,連續9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導致美元不斷走軟。在這期間,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美政府其他官員都沒有對美元走軟發表評論,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主要集中在拯救次貸危機,防止經濟下滑,沒有表現出對美元走軟的擔心。但最近情況發生了變化,2008年6月3日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不同尋常地對美元的大幅下挫提出了警告。美國總統布希2008年6月9日也一反常態主動提及美元匯率,表示美國將致力於維持強勢美元。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Henry Paulson)2008年6月9日也表示,不排除採取干預措施以穩定美元匯率的可能性。同時伯南克2008年6月10日在波士頓聯儲的會議發言中再次指出,美聯儲將「堅決抵制」長期通脹預期出現變化。一瞬間,似乎美國的政策又走向另一個方向,美國對美元的態度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的反差呢?美國為什麼又要轉向「聲援」美元呢?實際上美國總統布希早已一語中的,強勢美元符合美國利益。陸前進(2008)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美元走軟,以美元計價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大,這不僅僅影響其他石油進口國的經濟,也影響到美國經濟本身,會導致美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和通貨膨脹預期上升,因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美元走強也有利於緩解美國的通貨膨脹。二是美元走軟會影響美元的國際地位和作為儲備貨幣的功能。作為國際儲備貨幣,該貨幣必須穩定堅挺,能夠保值增值,持續走軟的貨幣是不利於作為儲備貨幣的。美元走軟使得更多的國家調整自己的外匯儲備結構,增持歐元,減持美元。應該說,美元幣值波動,持續走軟,給歐元帶來了契機,對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是一大挑戰。三是來自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元儲備持有國的強烈反對。美元貶值導致全球性通貨膨脹的壓力,並且導致美元儲備國持有的外匯資產財富縮水。實際上,弱勢美元和強勢美元更多的是由美國的經濟狀況決定的,當經濟出現問題是弱勢美元對美國經濟更有利;但經濟好轉時,美國又回到支持強勢美元軌道上來,這本身都符合美國的利益,只不過美國需要根據現實的經濟狀況作出權衡。盡管美國總統布希及財長均聲稱「強勢美元符合美國利益」,但實際上,布希政府從未希望美元走強,也未表態要阻止美元貶值,而是對美元貶值採取放任縱容的策略。美國還多次阻撓七大工業國(G7)的財長和央行行長討論支撐美元的辦法。目前弱勢美元才最符合美國利益,因為美元貶值給美國經濟帶來許多好處:糾正貿易失衡,促進經濟增長,增強美國產品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美元貶值也是美國向別國轉嫁危機並制約其他競爭對手正常發展的慣用方法。上世紀80年代美國迫使日元升值,引發日本經濟泡沫膨脹並最終破滅;眼下美國又在使用「弱勢美元」的政策,向全球輸出衰退,此輪美元貶值的主要對象是歐元和人民幣。如果你仍然持有美元,那麼你最好先靜下心來反思一下,不要為虛構的強勢美元政策所誤導,因為所謂的強勢美元,就好比船長站在一艘則很正在下沉的船上高喊「船絕不會下沉」一樣荒謬。
E. 哪些因素或影響美元走勢
50個可能影響美元的因素:
(一)貿易與投資平衡
貿易與投資平衡被分析師認為是影響美元的因素,貿易平衡、商品和服務的進出口等。
1、投資或經常賬戶余額。若出口大於進口稱為盈餘,反過來是赤字。
2、貿易平衡。貿易差額等於進口和出口之間差額,美國貿易增長,美國以外商品價格下降,美國消費者更有吸引力,相反,外國商品價格上漲,美國產品看起來更有吸引力。
3、投資余額。若美國進口大於出口,投資者購買美元計價的美國債券或證券類資產。
(二)財政預算與稅收。
4、美國預算可能影響美元,如果外國投資者看好美國經濟前景,就會購買美國國債。
5、若金融保持良好信用,美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信得過的借款人,美元就會走強。
6、美國總統受歡迎程度也可能影響到美元。
7、戰爭會傷害消費者信心和商業信心,戰爭時期預算赤字會變得昂貴,投資者有緊張情緒,可能會增加債務或違約風險。
8、地緣局勢可能會對美元有負面影響。
9、如果投資者認為美元是安全避風港,那麼可能會湧向美元,因而外匯市場波動小,政策保持連貫一致,投資者就會持有美元。
10、財政支出,如果美國增加財政支出,增加預算,可能會增加機會成本與費用。
11、美國換了國會新成員,或者美國總統大選,通過新的法律,投資者可能會湧向美元或逃離美元。
12、減稅對消費者是好消息,鼓勵消費可幫助減少赤字。
(三)其它國家貿易與消費等外部影響。
13、其它國家若出現金融風險,投資者會湧向美元。
14、其它國家貨幣若穩定,投資者會增強信心,選擇其他國家貨幣,美元可能會下降。
15、其它國家外匯儲備變化,大多數國家持有美元外匯,若外匯儲備變化,也可能影響到美元。
16、歐元升值。若歐元升值,投資者會多樣化選擇歐元而不是美元。
17、石油價格。石油以美元計價,若其它國家使用美元購買石油,美元可能會上漲。
18、其它國家經濟蓬勃發展,若其它國家經濟蓬勃發展,美元吸引力可能會降低。
(四)福利與社會保障。
19、美國社會保障下降可能會導致投資者失去信心,但是若致力於改革方案,會促使美元受益。
20、醫療補助。醫療保健計劃可能會推動投資者尋求更穩定的預算。
(五)供給和需求。
供給和需求是經濟學規律,美元也是如此。
21、美元需求增長,可能會推高美元。
22、美元以外貨幣需求,若除美元外的其他貨幣需求增長,美元需求可能會下降。
23、貨幣供應量。增發貨幣,美元購買力下降,通脹增長。
(六)利率。
24、利率上升,投資者獲得更多利潤,美聯儲加息或加強美元。
25、其他國家利率,如果其它國家貨幣有吸引力,美元吸引力會下降。
26、利率波動預期,波動預期可能會讓投資者湧入資金或撤出資金。
(七)美國消費者。
27、消費者儲蓄,事實上,美國人多數不儲蓄,家庭凈值為負數,美國人到國外儲蓄,可能讓美元吸引力下降。
28、天然氣價格。天然氣價格上漲,消費者花費在其他地方的支出減少,借錢過日子,消費疲軟,美聯儲會寬松刺激,美元下降。
29、美國人購買外國商品,比如沃爾瑪商品或本田汽車,貿易赤字削弱美元。
30、支出太多可能會傷害美元。
(八)房地產市場。
31、房地產市場增速放緩,投資者若拖欠貸款,家庭支出減少,經濟放緩會讓美元吸引力下降。
32、房地產市場增長,購房按揭貸款增長支持美元。
33、房地產市場過度膨脹,房價波動,財富下降與經濟下滑或促美元貶值。
(九)工業和經濟指標。
34、工業增長放緩,投資者可能會對美元計價資產投資更謹慎。
35、工業增長加快,美元更具吸引力。
36、企業外包,外包與貿易赤字可能導致美元下降,外包使得外國投資者湧入美國公司。
37、新企業。創業讓外國投資者更具機會而支持美元。
38、就業增長可能會吸引投資者。
39、工資增長讓投資者增持美元。
(十)美國資本市場。
40、股市下跌會動搖投資者信心,他們會分散投資,美元會下降。
41、股市上漲,吸引新的投資者,鼓勵先有投資者投入更多資金。
42、上市公司財報,良好的財報吸引投資者。
(十一)經濟
43、經濟增長穩定,投資者信心增強,投資者也會湧入。
44、經濟衰退美元也會下降,投資者擔心投資會失去價值,就會撤出。
45、美國經濟若比其他國家經濟更好,投資者就會湧向美國。相反,就會撤出。
(十二)天氣
天氣可能會影響農業和當地經濟,漣漪影響會導致美元波動。
46、炎熱夏天會使得能源成本上升,導致美元下降。
47、寒冷冬天導致能源成本上升,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可能湧入其他領域。
48、自然災害,比如颶風等自然災害,聯邦就會支出財政來救災或重建。
(十三)通貨膨脹。
49、通脹降低美元購買力,一個國際貨幣購買力與物價總水平呈現反方向變動。
50、通脹率上升,購買力減少,削弱美元。預期通脹可能會導致外匯市場搶先做出反應,市場波動,貿易逆差可能讓美元吸引力下降。
F. 中國國債期貨和股票指數有什麼關系,中國國債和人民幣匯率有關系嗎
國債期貨與股市的關系:理論分析與國際經驗均表明,上市國債期貨不會改變股市與債市的清晰界限,不會引起股市資金向債券市場的嚴重分流,不會對股市走勢和波動情況產生明顯影響,不會影響到股市的正常運行。
從長期來看,國債期貨上市是金融市場整體機制完善和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對股市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不會改變兩個市場的內在差別國債和股票是金融市場兩大基礎品種,這兩個市場有關聯但相對獨立,在風險屬性、運行方式和投資者群體等方面存在固有差異。
第一,國債市場波動性較小,風險較低,而股票市場波動性較大,風險較高。比較上證指數與銀行間債券市場5年期國債在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的數據,可以發現,上證指數日均波動率為1.35,5年期國債日均波動率為0.11,股票市場日均波動為國債的12.3倍。可見,股票市場日波動率遠超債券市場日波動率,風險較高。
第二,國債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而股票市場散戶比例相對較高。價格波動較小的國債市場,主要吸引低風險偏好投資者,參與主體為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以進行資產配置為主要目的。以交易所債券市場為例,個人投資者持債市值佔比為3%,機構投資者持債佔比為97%;個人投資者現券交易佔比為11%,機構投資者現券交易佔比為89%。價格波動較大的股票市場,主要吸引高風險偏好投資者,投資者類型更多樣,散戶比例較高。以滬市為例,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佔比23%,機構投資者持股佔比為77%;個人投資者股票交易佔比85%,機構投資者股票交易佔比為15%。
第三,國債市場受宏觀經濟因素影響,直接反映對利率走勢的預期,而股票市場除了受觀因素影響外,也受到個股因素的顯著影響。兩個市場的價格決定基礎、走勢趨動因素、運行規律乃至操作技巧都有著明顯差異,有各自不同的圈子和特色。
國債期貨直接服務於國債現貨市場。國債期貨的上市,屬於債券市場體系完善的重要內容,不會改變債市與股市之間內在的顯著差別,國債期貨與股市的關系不會對股市產生直接沖擊。
中國國債和人民幣匯率的 關系。
在人民幣重新估值後,中國人民銀行就會要面對不同的美元需求。這可以通過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來達到。而這些人民幣則可以用來購買那些被交易員們拋售的國債。
如此,如果在人民幣重新估值後,央行可以准確地滿足美元需求,那麼人民幣國債被大量拋售這一現象也不會持久。那些售出的債券很快又會被央行給買回了。如此一來,利率在有了一個飛躍之後就又會跌落至原來的水平。結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在人民幣升值後,中國人民銀行僅僅是滿足一部分的美元需求,那麼就會產生一個對美元的凈需求,隨之也就會有個債券的凈賣(netsale)現象相應產生。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人民幣被重新估值後,利率可能會稍有上漲,而同時,人民幣可能也會放棄一些利潤。
G. 在利率期貨交易中,以美國長期債券為標的,其價格表示如「99-24」,請問各數字代表什麼意思謝謝
他的實際價格是 (99%+ 24/32)*美國長期債券的價值(一般是10w美元)
標准答案是2L的,1樓不知到在說什麼。
H. 美元指數和美股的關系
美元指數和美股的關系:
美元指數(即USDX),是綜合反映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的指標,用來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美元指數是通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的一攬子貨幣的綜合的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從而間接反映美國的出口競爭能力和進口成本的變動情況。
道·瓊斯指數,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
美元指數並非來自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或是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而是出自紐約棉花交易所(NYCE)。紐約棉花交易所建立於1870年,初期由一群棉花商人及中介商所組成,目前是紐約最古老的商品交易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期貨與期權交易所。
在1985年,紐約棉花交易所成立了金融部門,正式進軍全球金融商品市場,首先推出的便是美元指數期貨。
(8)美元指數走強國債期貨走強表明擴展閱讀:
美元指數的影響:
美元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法定貨幣,由於它是國際上流通量最大的貨幣,很多國家把美元當作平衡國際收支的儲備貨幣廣泛使用,所以美元成為全球外匯交換中的基礎貨幣,也是國際支付和外匯交易中的主要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美元指數是綜合反映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的指標,用來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它通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的一攬子貨幣的綜合的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
其中每個幣種佔美元指數的權重都不同:歐元57.6%、日元13.6%、英磅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通過美元指數走勢的分析能間接反映美國的出口競爭能力和進口成本的變動情況。
美元指數上漲,說明美元與其他貨幣的比價上漲也就是說美元升值,那麼國際上主要的商品都是以美元計價,那麼所對應的商品價格應該下跌的。美元升值對本國的整個經濟有好處,提升本國貨幣的價值,增加購買力。
但對一些行業也有沖擊,比如出口行業,貨幣升值會提高出口商品的價格,因此對一些公司的出口商品有影響。若美指下跌,則情況相反。